淮剧《武训先生》是一部很好的戏。提及淮剧,自然就会联想到苏北地区的扬剧、淮海戏等剧种。这些年来,淮剧在这几个剧种里面最亮眼,无论是上海淮剧还是江苏淮剧,出了不少好作品、好演员,淮剧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发展,剧种的优势也比较突出,尤其是唱腔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淮剧《武训先生》剧本平实但很深刻,彰显了武训精神,又是为淮剧量身定做的。杰出作家的写作,写到后来,往往就是落尽铅华、尽显人生,罗怀臻的《武训先生》剧本就是这样。剧情的安排也很巧妙,剧中的每一个人物都不是闲置的,前后关照,用到了极致。全剧大致分为两段:前面是为何发奋办学,真实地再现了武训的人生经历;后面是如何行乞办学,在感伤凄楚的故事里加入了乐观主义元素,这种悲喜交加是典型的中国风格和乡土气息。导演的艺术也很高妙,韩剑英追求一戏一格,赋予该剧独到的舞台风格和呈现。演员表演非常精彩,这部戏给主演梁伟平的挑战和压力很大,要是在舞台上不动起来、不火起来、不热起来,可能就不好看了。简言之,编剧、导演、演员构成了该剧的黄金搭档。

淮剧在新时期的发展,编剧罗怀臻起了领军作用。他从淮剧起步,对淮剧更熟悉、更有感情。从他当年提出都市戏曲、都市淮剧的概念,我就感觉到,他是一位可贵的善于独立思考的剧作家,兼具理论家的气质。这些年来,他的都市戏曲做得很精致、很时尚、很现代,但又没有丢弃浓郁的剧种气息、乡土气息。没有这些,就不是地方戏曲、不是乡土淮剧,也难有都市淮剧,也就没有淮剧《武训先生》了。今天,我们总说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理论的论说是一方面,总要找到具体的个案、例证,淮剧《武训先生》就是这样的个案,非常值得讨论和研究。我以为,该剧的经验对其他作品、其他剧种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戏曲在当代的走向很重要,不能离了中华文化和戏曲艺术本质的东西。当代人写戏曲,我不反对借鉴西方话剧等舞台艺术的美学思想,写一悲到底,但中国观众可能更喜欢悲喜交加,我也如此,不能“免俗”。大家都在关注戏曲现代戏的创作,我们同样需要优秀的历史剧,淮剧《武训先生》以严谨的历史剧的面貌出现,而不是“戏说”,表现出对历史和人物的尊重。在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中,淮剧《武训先生》应该是一部优秀的作品。

俗话说,艺无止境。有关该剧今后进一步的修改打磨,我提两点建议:

第一,调整一下张老辫命运改变的原因。张老辫坏事做尽,遭遇火灾是他命运改变的重大转折,从此家道中落,因果报应,体现了普通百姓对为富不仁者的批评。但一场大火,太过偶然。其实,剧中管家这个角色,可以发掘,可以利用。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管家是张老辫的帮凶,也看到了东家如何不仁不义,最后由他把张老辫给坑了,如此,张老辫命运的转折就有了必然的逻辑,剧情就更顺畅了。

第二,剧中表演、念白似乎可以做点减法。梁伟平以60多岁的年龄演绎武训,唱念做表、跌打滚爬,难度很大,但他都很出色地完成了。不过,他的表演和唱段可以适当缩减一些,以减轻一点主演的体力消耗,“做梦打鬼”那场戏,删去也似乎不影响剧情和人物。还有,全剧给人感觉念白稍多,可以适当砍掉一些,以弱化话剧手法、强化戏曲手段,避免让人产生看话剧的错觉。

(作者系中国戏剧家协会驻会副主席)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