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物质极度匮乏,吃饱穿暖之外再没有其他精神娱乐。只是在每年的冬季,农闲时节,村子里常常自发组织,排演几场梆子戏。到了春节,正式给村民们表演。参演的人,自然是村里年轻的靓女帅哥。排演期间,完全开放,老人、孩子们就经常去观看。尽管是素颜排练,演员们也十分认真,一招一式都反反复复,毫不大意。还有,他们非常投入,常常把自己当成了剧中的角色,或呜呜咽咽地悲伤,或展颜嘹亮地欢乐,都分不清真假。记得有一次大年初一正式演出《秦香莲》,饰演秦香莲的演员唱到“陈士美他比做打鱼的汉,秦香莲比孤雁我落难在沙滩。早知道贼子把良心来变,总不如在原郡家乡我受贫寒”时,因为动情竟然涕泪涟涟,泪水冲花了脸;台下的老少爷们也义愤填膺起来……那时,演员演得认真,观众看得认真。在那份认真里,有真情有感动,也有对艺术的尊重和向往。
后来,改革开放,生活富裕了,电影、电视、卡拉ok普及了,传统戏曲渐渐退出了大众的视野,形形色色的快餐文化大行其道。今天,在各色快餐文化的浸淫下,粗鄙之风风靡大街小巷以及各种话语平台。屌丝、屌炸天、傻逼、逗逼、撕逼、尼玛、你妹、卧槽、草泥马、妈蛋、小婊砸……这些下三路的词语已经成为大众口头语、流行语,似乎能够顺溜地、顺口地秃噜出几个粗鄙之词,就显得越发时尚越发机灵。在粗言詈词、污言秽语的狂欢里,难道民众已经失去审美的高层次向往了吗?难道民众的艺术鉴赏力次第减弱了吗?难道优秀的传统艺术与民众渐行渐远、以至最后成为遗产吗?
然而,艺术的规律是:观众要求着艺术,艺术也培养着欣赏它的观众。艺术有引导、塑造高雅观众的责任和能力。
十一国庆期间(从9月28日至10月20日),全国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活动在河北省会石家庄华彩绽放,为广大市民捧出了一场高雅艺术的盛宴。它由中宣部文艺局、文化部艺术司主办,河北省委宣传部、河北省文化厅和石家庄市政府承办,河北艺术职业学院具体执行承办,河北演艺集团、石家庄市委宣传部、石家庄市文广新局协办。来自全国11省份的32场棒子声腔优秀剧目陆续登场,在河北会堂、人民会堂、丝弦剧院、省话剧院儿童剧场、青少年宫等多个场地同时展演。时至今日,已有二十余剧目精彩呈现。业内人士纷纷表示,“梆子声腔戏的春天来了!”的确,传统高雅艺术——梆子戏从未远离,它一直在人们心中。虽然,它被冷落在一隅默默哭泣过,被喧嚣的快餐文化排挤过,但是,今天,就在我们身边,它华彩绽放,在这盛世的舞台,在这金秋绚烂的十月!
我们欣喜地看到,不论传统剧目还是现代新编剧目,都场场爆满,一票难求;
我们欣喜地看到,不论名震遐迩的老演员,还是年轻新秀,都全力以赴,精心准备,精益求精。
我们欣喜地看到,不论老年人、中年人,还是年轻人,甚至是90后00后还有更小的孩子们,都热情洋溢,聚精会神。散场了,都意犹未尽,不肯离去。
我们欣喜地看到,从邢台、从邯郸、从保定、从张家口,甚至从山西、从天津、从哈尔滨……从各地赶来的观众,他们不远千里,不辞颠簸辛苦,不厌排队等候,只为心中的一场戏,只为心仪的某个艺术家。
……
值得点赞,为政府有关部门筹划、承办这场盛宴的工作人员们;
值得崇敬,为精湛演出的各地新老艺术家们;
值得拥抱,这盛世的舞台,这尽善尽美的高雅艺术;
值得期待,更多热爱高雅艺术的人群,更多更优秀的梆子新剧!
在这盛世的舞台,演一场繁华大戏,把高雅艺术由小众引向大众,让高雅艺术照亮生活,照亮未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