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届梅花奖获得者、中国国家话剧院演员辛柏青,尽管出演过许多影视作品,但他在舞台上扮演的谷文昌,让观众忘记了演员本身,记住了这个人物;第29届梅花奖获得者、江苏省昆剧院演员单雯,以青春的形象、细腻的唱腔、富于层次的表演将闺门旦之典范杜丽娘塑造得入情、入骨、入心;第29届梅花奖获得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豫剧团演员张培培,作为首位获得梅花奖的“90后”演员,扮演40多岁的兵团母亲,让观众看到了性格、年龄、时代和演员自身悬殊巨大的人物形象……
第29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的15位获奖演员,均通过塑造鲜活的人物,进行了戏剧艺术的综合呈现。他们的获奖让我们看到,梅花奖究竟给演员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表演的难题
“虚拟表演、戏曲程式更能表达一种‘象外之象’ 。我认为这条道路对于戏曲表演来说应该是永恒的,它的美学层次是最高的,戏曲演员绝对不能将之丢弃。 ”在梅花奖评委、香港京昆表演艺术家邓宛霞看来,戏曲演员面对的永恒课题,就是无论如何创新,必须认清这条道路,因为它真正蕴藏着中国最传统的美学。
“我们的美学,背后有着深厚的儒释道传统文化底蕴。我们走虚拟表演的道路是有原因的,它不是一种便利,也不是因为当初没有条件布景,才选择了这条道路。 ”邓宛霞做了一个比较,她说,西方舞台艺术的表现方式,是先有一个“我”去观察世界,然后描述它,并再现于舞台,中国传统美学则是“无实可写” ,任何一首诗词,创作者从来不是作为旁观者去看这个世界,总是人的内在世界和外在世界没有分隔,总是借世界来呈现“我”的内心的,所谓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没有既定的、固有的客观现实,一切都是从心而发的。“虚拟和写实,其实是源于两种不同的宇宙观、世界观。所以戏曲表演不在于像与不像,而在于传神,如何传神?就是形神兼备。行当、程式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
“话剧永恒的课题是塑造人物。 ”梅花奖评委、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话剧演员王斑说,“罗锦鳞先生说过,戏剧是活人演活人给活人看,怎么演?戏曲有一整套动作程式、传统表达方式,而话剧几乎无所依傍,如何让人物生活在舞台上,是话剧表演者永远要去探寻的。 ”虽然没有固定的程式,但并不是没有标准,王斑认为,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标准就是“说人话” ,摆脱话剧腔、舞台腔,让语言真实自然地展现,“话要说出来,说得清晰,还要传达内涵,让每个观众感受到” ,要求演员全身心地去理解人物、体验人物,把语言内化为自身的,再表现出来。
“歌剧演员一直以来的问题是太注重唱,对手眼身法步,形体表现重视不够。 ”梅花奖评委、中国歌剧舞剧院歌剧演员陈小朵认为,中国歌剧演员演绎的是民族歌剧,讲述的是中国的故事,戏曲具有丰厚的表演积累,很多程式的、写意的表现方式值得借鉴,甚至遇到合适的题材可以直接化用在歌剧演员身上。“作为演员,如何认知自己的表演,当我们和伟大的演员发生交流碰撞的时候,发生的反映和投射,可以让我们更客观地认识自己。歌剧演员可以学习话剧、音乐剧的表演,其实更可以把戏曲作为参照。 ”陈小朵说。
好演员的标准
“脚下有根、心里有底、身上有活、台上有神。 ”梅花奖评委、中国评剧院艺术指导王亚勋这样定义好演员——脚下有根,就是对于经典剧目、剧种代表作,学得端、走得正、传得好,上台不虚,基础扎实;心里有底,就是不唱糊涂戏,明白剧作家写的什么,我要演什么,通过表演要告诉观众什么,明白导演为什么要让我这么演,为什么这部戏是这种风格,为什么有我演的这个人物形象;身上有活,即是各自剧种、各个行当、各个人物所需要的技术技巧,能够很好地应用和体现;台上有神,即是有要领、有感悟,演员不是一个空壳,而是走进了人物,走进了戏的美学,表演讲究情,讲究字儿、劲儿、味儿。
“好的表演能表达出一种气韵、一种节奏,戏曲的唱念做打,跟影视、话剧表演不一样,它更像诗词、书画,是借一个题目来表达我们的艺术和内心。真正的大师如梅兰芳、俞振飞等,他们的表演是形成一种气韵的。 ”邓宛霞说,想成为好的演员,首先必须有非常过硬的基本功,还要有文化修养,对于诗词、书画,本民族的艺术必须有所了解,最好是自己也有所涉猎。“我从小喜欢书法,书法和戏曲表演是相通的,我的师父俞振飞先生教唱的时候,也会用书法的笔触来启发我,比如某一句腔,要像书法中的一提笔,再压下去的感觉。书法非常注重韵律、布局,也就是一种节奏,这一点和戏曲舞台也是相通的。 ”
“演员要传递人物的喜怒哀乐,传递自身对人物的诠释,以此来呈现你演的‘这一个’ 。 ”梅花奖评委、河南省话剧团导演李利宏认为,从事戏剧表演,尤其是好戏、好演员面临的一个最大的瓶颈,是怎样全身心地作为人物生活在舞台上,在全神贯注地塑造人物、倾情投入地驾驭角色的同时,让自己自如地发挥。“演员在舞台上有时候会感到顾此失彼,感到十八般武艺不够用,我们期待忘我、圆融的境界,期待演员和角色之间自由、合一的表演状态,这种境界,是享受表演的每时每刻。 ”
“有时候看戏,感觉到演员有那么几个瞬间是做到了,但总是稍纵即逝,有时候两个小时的演出,一次没有出现。 ”李利宏说,好演员会为此而痛苦,他们的技术已经很好了,基本功扎实,声腔、身段、表现力,都没有问题,但他们塑造的形象,尤其是经典人物,跟老一辈艺术家相比,依然没有达到尽善尽美。“有经验的演员在表演的同时就会感知自己哪里没有做好,但即使明白,也很难做到。舞台艺术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多演是可以熟能生巧的,但不仅仅靠多演,还包括自身修为、学养、内心表达、外部技巧的积累,包括人物理解、现场控制力的磨练。每天的演出都不一样,这是戏剧的魅力,也是戏剧的难题,是演员一生的课题。 ”
“演员不仅要努力,还要有才华,二者缺其一,都成为不了好演员,二者都具备了,还要有坚持,坚持的过程是一种修行,这种修行是终身的。获得梅花奖的演员不一定都能成为真正的好演员,给你一朵花,你要换来一个春天,要成为领军人物,一个团靠你吃饭,一个剧种靠你领着向前走,这才是好演员。 ”梅花奖评委、 《中国戏剧》原主编赓续华说,“换个通俗易懂的说法就是,好演员必须是一个好人,要爱人,爱别人,爱社会。能够领会角色,领会别的演员,不是自顾自,正所谓有大爱,很多演员在技艺上已经纯熟了,但表演总差一口气,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大爱’ 。 ”赓续华说,演员要勤于读书、思考、琢磨,不要被“绑架” ,无论是赞美、批评、吐槽,都不能左右一个演员“做自己” ,这要求演员内心要有力量,这种力量来自于你的追求、你的情怀,学戏、演戏,一开始是谋生,但最终是“替祖师爷传道” ,戏曲艺术的传统和旨归,正在于传道。
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陈彦以两句古语与梅花奖演员共勉。其一是“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梅花奖不是终点,对于演员、对于中国戏剧来说都是新的起点,演员要继续成长,中国戏剧要持续发展,不要故步自封,尤其不要让梅花奖成为骄傲的资本,演员应当永远是接纳的状态,多读书,不断学习,继续攀登高峰。其二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德艺双馨为演员定下了为人从艺的标高,获得梅花奖,在从艺方面已经进入了中国戏剧评价体系中的一种高度,在修德方面,要以明德引领风尚,人格成长不断健全,包括正直、善良、包容、谦卑、有大爱,以此接通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的至高境界。(记者 怡梦)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