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由四川日报和四川省文化馆联合主办的第30期巴蜀文艺讲堂在遂宁市举行,四川省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廖全京以“三看戏剧”为主题,为遂宁市戏剧爱好者讲解自己从艺多年的“戏剧观”。

廖全京出版过《中国戏剧寻思录》等著作,曾获得首届中国曹禺戏剧文学奖评论奖、第四届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巴蜀文艺奖等奖项。

从一元化走向多元化

今年4月在香港举行的第十届华文戏剧节,主要讨论“戏曲现代化”和“话剧民族化”的问题。以前,四川乃至中国的戏剧比较单一,基本上是“工程戏”“政体戏”“评奖戏”,排个戏就要去拿“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而情感戏、悬疑戏、搞笑戏、娱乐戏基本没有。但是到了上世纪90年代以后,群众性的话剧活动越来越多。2008年以后,草根剧团、民营剧社、戏剧工作室等非官方戏剧机构井喷式出现。2009年前后达到最高潮,北京的私营剧团有70多个。2015年北京舞台演出的总票房是15.27亿元,其中,三分之一是小剧场、私营剧团演出获得的。再比如乌镇戏剧节,完全是民间自发的行为,据说今年有英国、美国、荷兰、罗马尼亚、塞尔维亚等10多个国家的剧团来参加。这都说明现在群众性、非官方的戏剧活动在兴起,这也是戏剧的根本。

同时,政府专业的戏剧演出也是不错的。群众演出的话剧往往是片面地强调舞台效果,忽视了对演员表演的要求,对一些深层的内容的追求比较少。这个问题就该由政府演出来弥补。北京起码有五个大的戏剧演出团体,就是用政府行为带动艺术的提高,追求艺术上的打磨和戏剧本真的东西,追求戏剧对人的灵魂的探索和对人性的呈现,它们是用艺术质量征服观众。

另外,现在的戏剧艺术正在从一元向多元发展。我国上世纪80年代初期以前的话剧创作思维都是一元的——现实主义。戏剧的样式也是正剧为主,悲剧很少,喜剧基本没有。现在全国戏剧,则是从一元向多元发展,浪漫主义、表现主义、象征主义的戏都有。有多元化的表现手段,有开放的戏剧视野。

戏剧创作者须去功利化

再从理论层面看戏剧活动、戏剧艺术对创作者的要求。戏剧艺术的创作者,应当正确认识戏剧的本质。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过一句话,看一个国家是否有精神史,就在于看这个国家是否有戏剧史。从美学的角度来说,戏剧是真、善、美的结晶。我还认为,从戏剧学的角度讲,戏剧本质便是它的“剧场性”。剧场性包括演员的要素、剧本的要素、舞美的要素、舞台的要素以及跟观众的互动的要素。

此外,戏剧艺术创作者还应当正确理解戏剧的功能。戏剧有四大功能:首先是认知功能,帮助你认识、了解社会和历史。第二是教育和宣泄功能。第三个功能是娱乐。娱乐功能过去我们不重视,现在又太重视,走极端。第四是无功利的超越性功能。当然,这四大功能有一个前提:审美。

创作戏剧还应该注意防止几种偏向:第一种叫泛意识形态化。第二就是新闻化,把戏剧当新闻,新闻要讲时效性、知识性,而戏剧要讲虚构,讲假定性。第三是功利主义,文艺肯定有功利性,但是不能功利主义,不能把功利放到第一位。

再从实践层面看戏剧艺术对创作者的要求。第一,应该以文学为根基。一个好的编剧一定要有扎实的文学基础,我认为对于戏剧来说,文学是娘家,好的戏首先要有好的本子。现在的编剧主要是缺乏文学精神和素养,希望大家要在文学上下功夫,多读、多看、多写,一定要花时间读经典。还有就是要“勤想”,多思考问题 。第二,可以电影为借鉴。电影跟戏剧最近,又是最生动形象、简明紧凑的讲故事的手段。电影是戏剧的一种延伸,它特别强调在固定的时间里面编一个好看的故事。它可以启发你的戏剧结构人物,启发你的思路。

戏剧创作一定要有创作冲动,非写不可,不写要死人,这个时候写成功的概率就比较高。(记者 李思忆)

(摘自 《四川日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