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召开的文艺创作工作会议上,人们议论的重要话题之一,就是如何构建艺术人才高地。这确实是事关文艺繁荣的一件大事,尤其是要引进一批艺术“领军人物”。这使我想起了上海京剧院的著名花脸尚长荣。
提起尚长荣,戏迷无人不晓。他是四大名旦尚小云的小儿子,架子铜锤两门抱,功底深厚,表演细腻,擅长刻画人物内心世界,成功地塑造过许多不同类型的舞台形象。尚长荣原来是陕西京剧院的演员,十多年前,带着《曹操与杨修》的剧本来到上海。《曹操与杨修》大获成功之后,尚长荣正式加盟上海京剧院。
在梨园界,尤其是“净行”这个行当中,尚长荣应该说是公论的“领军人物”。引进尚长荣不仅弥补了上海“净行”人才的匮乏,更提升了上海京剧院的实力,尚长荣就是该院的一块金字招牌。《曹操与杨修》成功上演后的10余年时间里,尚长荣一直在寻找新的创作机遇,直到1999
年才推出国庆50年的献礼剧目《贞观盛事》。2000年,《贞观盛事》荣登第三届中国京剧艺术节金奖榜首;去年,他又成为全国第一位荣获梅花大奖的得主。
新编历史剧《贞观盛事》的成功,是一次跨地区艺术合作的典范。编剧戴英禄来自中国京剧院,导演陈薪伊也是引进人才。十年的时间,一个演员有两部新戏获得成功,这是十分少见的现象;但这样的原创力与观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还是有距离的。剧目是院团的生命力,要拿出有市场竞争力的文艺作品,我们不仅需要尚长荣这样的艺术“领军人物”,更重要的是要有编剧、导演等方面的优秀人才,因为文艺创作需要有一个优秀的团队。上海京剧院引进的艺术人才不少,演出的机会却不多,关键还在于缺少有市场吸引力的优秀剧目。尚长荣引进已十年有余,在《曹操与杨修》中先与言兴朋合作,后来言兴朋出国,他与已经经商的关怀合作,后来排演《贞观盛事》,还是约请关怀出演李世民。应该说,这几年上海引进的老生并不少,像从湖南引进的麒派老生陈少云,从山东引进的李军等,好像还没有一个能与尚长荣联袂挑梁的老生。这倒是值得引起有关部门深思的。
引进尚长荣是成功之举;但像尚长荣这样的艺术“领军人物”,上海还不多,我们确实要有一种紧迫感和危机感。当然,引进人才的目的还是要繁荣创作。所以,我们要为他们“度身定作”,拿出一流的作品。如果引进人才闲置,这是艺术资源最大的浪费。(吴为忠)
(摘自 《解放日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