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深秋的一天,裘盛戎先生在与我闲谈时说:“一个演员嗓音条件再好,也要不断研究,得有股咂上的劲儿。《海港》高志扬的唱段,我对赵文奎的唱法进行了研究,然后逐字逐句推敲揣摩。在处理过程中,我首先突出‘情"字,因为唱离开了情,你嗓音再好,唱的再美,也显得轻飘飘不感人。唱、念、做、打都要根据自己的条件,扬长避短。就拿‘一石击起千层浪"那段唱,原舞台调度是高志扬站在‘散包"后,双手按着‘散包"唱,我考虑自己个头矮的不足,活动的范围也大了。”为了说明扬长避短的重要性,裘先生又举例说:“四十年代,一次和金少山同台演出《白良关》,我演小黑儿尉迟宝林。金少山当时红遍大江南北,个头高、嗓门冲,被誉为‘金霸王"、‘十全大净"。我呢,个头矮,嗓门儿也没他冲,明摆着干吃亏。为了弥补我俩之间的差异,我反复琢磨如何扬己之长,避己之短。个头问题我采取与他开打时远近结合,尽可能拉开距离,战位跨前;亮相时,我偷偷抢前半步,挺胸、欠脚跟儿。这样台下观众看起来,缩小了我与金个头上的差距。在唱腔上,金少山嗓音宽、高、亮,虎音、炸音、浑厚音都好,但他的唱腔平有余而韵味、婉转不足,因此我就在韵味、婉转动听上讨俏。如此扬长避短,使我在赫赫有名的‘金霸王"面前,得到了应有的一份赞誉。演出结束卸妆时,金少山满意地对我说:‘行,你小子够聪明。"”
听了裘先生这一席话,感触颇深。我常想,今天不少中青年演员,论形象、声音、个头、基本功都不错,为什么艺术上总显得平庸,缺乏照人的光彩呢?应从裘先生的这一席话中得到启迪。

(摘自 原《戏剧电影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