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至10日,2019年中国戏曲学院研究生跨系部联合创作剧目展演开幕大戏《王熙凤》在中国戏曲学院大剧场上演。该剧取材于古典名著《红楼梦》,用豫剧这个颇有戏剧张力的梆子腔剧种,来演绎《红楼梦》中集美丽、典雅、泼辣、狠毒等特点于一身的王熙凤,更多关注王熙凤作为一个“人”的内心情感,她争强好胜、两面三刀的背后,也有作为一个妻子和母亲的柔情。主创们力求把这样一个真实、复杂的王熙凤形象搬上戏曲舞台。

豫剧《王熙凤》的创作团队成员均为中国戏曲学院的在校研究生,在学校跨系部联合创作剧目这个实践平台上,从创作、制作到演出,他们发挥各自的专业能力,分工明确、各展所长。该剧由饶骞、张凌羽担任编剧,饶骞兼任导演,曹开泉担纲作曲,欧阳梦霞任制作人。剧中王熙凤的扮演者张艳萍是中国戏曲学院2018级研究生,也是第27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开幕首演还邀请了来自河南周口市戏剧艺术研究院乐队和周口师范学院国乐团组成现场乐队,将近40人的地方戏乐队编制,在中国戏曲学院研究生跨系部联合创作剧目展演上还是首次。

任该剧编剧兼导演的饶骞是中国戏曲学院2016级戏曲导演专业研究生。在他看来,王熙凤是一个具有多重性格的复杂女性。“在那个封建社会的大家庭里,她既是恩威并施的掌权者,又是舐犊情深的母亲;既是渴望得到丈夫关爱的妻子,又是保卫自身爱情不容侵犯的女强人。她形象立体、性格丰满、值得同情。”饶骞觉得王熙凤这个人物形象和豫剧的艺术特色能够吻合。在创作过程中,他怀着一颗对古典名著和戏曲艺术的敬畏之心,探索戏曲编、导一体化,期待通过自己的编剧构思和导演技法让古典名著和戏曲艺术在今天碰撞出火花。

在豫剧《王熙凤》的剧情设置上,饶骞和张凌羽选取了原著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章节加以改编,以王熙凤作为切入点,演绎一个封建大家族的兴衰荣辱史。在表演上,为传统戏曲表演程式赋予新的生命力。比如第一场鸳鸯行酒令时的“扇舞”和最后一场王熙凤在狱中的水袖表演,将戏曲传统程式表演技巧重新组合,使其在剧中发出新的光彩。剧中女性形象众多,饶骞表示,“每一个女性角色我们都为她赋予了现代审美的特点,以期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在中国戏曲学院教授王绍军看来,新编历史剧和传统戏的区别在于,既要尊重传统,又要有所创新。“戏曲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既要源于行当又要打破行当。在创作和表演时,要更多地从人物出发,去理解人物的所思所虑。”他认为,豫剧《王熙凤》在表演的成熟度、舞台的节奏感、空间的运用、假定性的发挥、戏曲的美学特点等方面都很到位。“培养人才,就是出人出戏。作品可以凸显人才,人才也可以依靠作品脱颖而出,这才是中国戏曲学院真正的教学、科研、创作三位一体。”

据悉,“中国戏曲学院研究生跨系部联合创作剧目”这一项目,是为研究生们在专业学习和艺术实践之间搭建的桥梁,目的是让学生们自主自愿依托感兴趣的剧目形成联合创作,学院给予政策的引导,让创作剧目成为课堂学习的自然延伸、实践环节的重要载体。今年的研究生跨系部联合创作剧目展演共有6部剧目入选,包括豫剧《王熙凤》,京剧《归途》《再见阿炳》,越剧《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黄梅戏《蓝袍先生》,吕剧《独步行吟》,这些剧目于4月至6月陆续在中国戏曲学院上演。(记者 高艳鸽)

(摘自 《中国艺术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