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一场专为老年人打造的原创话剧在打浦桥社区成功首演。奉上这台精彩话剧的不是什么国有院团,而是一家民营文化企业——上海左邻右舍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

老年话剧在全国范围内还是新鲜事,而左邻右舍和合作伙伴上海纽克拉爵士乐团的计划,是将老年话剧做成一个系列,推上更大的舞台。

与很多演艺企业的市场定位不同,上海左邻右舍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的总经理纪晓兰,坚持“个性”,瞄准老年市场。她说,上海话剧观众中95%都是年轻白领,而中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不光需要生活养老,文化艺术方面的需求更不能忽视。 “为老年人提供精神文化产品不能过多考量商业模式或者利润,我们愿意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

这是左邻右舍做老年话剧的初衷,也是这家民营文化公司一路走来的坚持。左邻右舍成立于2004年,算是国内第一批涉足文化产业的民营企业。回忆起公司刚刚筹建时,连办公室都是借的,向各领域专家学者请教时,接收的也多是不看好的眼神。

纪晓兰还有另一个身份更有名——著名歌唱家、上海市十佳歌手、国家二级演员,多次获得全国歌唱比赛金奖,婉转的歌声传遍大江南北。

在质疑声中,纪晓兰与她的左邻右舍跌跌撞撞起步。“我们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凑到一起,就是想为文化事业做点事,也是想发挥个人价值。 ”

左邻右舍的第一件作品是从原创歌曲开始的。为了制作一首满意的原创歌曲,纪晓兰和公司团队跑断了腿、说破了嘴,词曲作者请的是中国非常资深、专业的大师,写好之后反复斟酌推敲,修改多遍。或许正是由于专注和严谨,一首首精心打磨的原创作品出炉。 2010年,由左邻右舍制作、纪晓兰首唱的《我们的城市,我们的家》唱响在上海世博会上。

事业的转折点在2007年。那一年中国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想在香港回归10周年之际,举办主题为“上海老歌”专场音乐会,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演出团体,直到遇见左邻右舍。左邻右舍应邀到港演出三场,纪晓兰担任主唱。根据香港方面的要求,每场演出的主题和曲目都不能一样,这对演员和乐队都是极大的挑战,但是左邻右舍做到了。几个细节至今仍记得很清楚:有五六个老外三场都来观演,每场买的还都是同一个座位号;一位移居香港的上海观众看完演出后得知纪晓兰身体不适,专程买了果篮送到她的宾馆房间……

这次赴港演出的经历不仅让香港观众知道了左邻右舍,也为左邻右舍打开了发展思路。纪晓兰想,回到上海也可以办这样的以海派文化为主题的演出啊。于是,她和同事们一头扎进去,研究起了上海老歌,翻阅收集相关资料,登门拜访老艺术家请教……以传承和创新海派都市文化为宗旨,定位为海派经典爵士的“海邻爵士乐团”就这样诞生了,左邻右舍请来经典爵士音乐家郑德仁担任艺术顾问,在东方艺术中心开创了以“经典夜上海,周末爵士沙龙”为主题的长期驻场演唱会模式,自2007年开始,每月在东艺举办两场诉说上海风情的驻场演唱会,持续到现在已经举办了110多场。

今时今日,左邻右舍已经成长为众多文化产业民营企业中的佼佼者。一位80多岁高龄的旅美华侨,为了听纪晓兰的演唱,每年春秋两季都会从美国飞来上海。还有一位在外地工作的老先生几乎每场演出必到,还经常通过传真、电话或者当面交流提出建议。

“梦想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这是纪晓兰常说的一句话。眼下,左邻右舍正在筹划让海派演出走出国门,第一站瞄准北美。 “走出去不是为了镀镀金,是想真正为中国优秀文化对外输出做点贡献。 ”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