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杨清声”凉爽怡人
由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联主办的“2010年江苏省首批中青年优秀演艺人才专场演出”昨晚上演扬剧专场演出。由扬州市扬剧团团长李政成在南京紫金大戏院带来的“绿杨清声”专场演唱会,给炎炎夏日吹送凉爽怡人。演出由央视著名主持人白燕升主持,著名“京、梆、昆”艺术表演大师裴艳玲、扬剧表演艺术家徐秀芳,以及李政成的妻子、扬剧青年表演艺术家葛瑞莲担任表演嘉宾。这也是李政成继2003年冲击“梅花奖”之后,再次举办个人演唱会。整场演出刚柔并济、文武兼备。上半场交响乐伴奏演唱会部分,李政成以扬剧戏歌《绿杨清声》、《梁山伯与祝英台》选段“单下山”、《珍珠塔》选段“三年前”、《十把穿金扇》选段“万树琼花赤子泪”、《县长与老板》选段等展现细腻唱功。下半场折子戏专场,李政成则秀出《汉宫惊魂》、《野猪林》片段“风雪山神庙”等,颇见功力。助演嘉宾裴艳玲在《夜奔》中饰演林冲,赢得满堂彩。
李政成,1969年出生,国家一级演员,江苏省十一届人大代表,扬州市政协常委,江苏省剧协副主席,扬州市文联副主席,农工党扬州市副主委,扬州市扬剧团团长,全国劳动模范。第二十一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获得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表演奖”、第十一届中国戏剧节优秀表演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扬剧省级传承人。
距开场还有半个小时,近千座的紫金大戏院已坐无虚席,除南京市民外,近400名扬州、上海戏迷专程来到现场观演。19:30,《绿杨清声》在扬剧《梁山伯与祝英台》选段“单下山”中拉开序幕,耳目一新的交响乐与传统剧目的完美结合,使现场观众惊叹连连。在两个半小时的演出中,李政成与客串嘉宾共表演了《十把穿金扇》、《县长与老板》选段,《板桥道情》以及折子戏《汉宫惊魂》、《风雪山神庙》等14个剧目,激起全场147次热烈掌声。
李政成8岁登台,冷板凳一坐8年
记者:你和妻子葛瑞莲同为扬剧演员,且出生地道的扬剧世家,父亲李学宽、母亲李开敏都是扬剧演员,母亲更是名噪一时的名角。你学扬剧是不是受父母影响?
李政成(以下简称李):那年我才8岁,团里面排《蝶恋花》,我母亲演杨开慧,戏里面有一个8岁的毛岸英。导演说让二子来试一试(因为我在家排行老二),就这么阴差阳错的,8岁就和母亲演《蝶恋花》,就这么跨入了扬剧的门,可能是冥冥之中和扬剧的缘分。
记者:拥有名角儿的妈妈,能沾到光吗?
李:沾不到光,我母亲一直讲戏曲很苦,付出很多,还不一定有成效,一定要耐住寂寞和清贫。
记者:对于寂寞你深有体会,因为你少年时代就跑过8年龙套?
李:那几年戏曲不景气,当时在戏校从事武生,到了剧团多半是文戏,英雄无用武之地,没戏演天天跑龙套。这个冷板凳一坐就是8年。
出走1年,成当红乐队主唱
记者:你干过出格的事情,居然从扬剧团出走,组建了一支乐队?
李:我93年停薪留职离开团里,从事通俗唱法。
记者:放弃舞台,是因为年轻?
李:是很年轻啊,跟唱戏收入相差很大,对方开了年薪10万,又有那么多人喜欢我。
记者:但为什么唱了1年多,又回到了团里?
李:通俗这个东西是吃青春饭,没有戏曲博大精深。
2次断大筋,母亲劝我弃武
记者:练武一定会有伤痛,你一年之内脚部两次断大筋,腰椎也骨折过,有没有打过退堂鼓?
李:武生演员断大筋是常事,但腰受伤当时对我打击很大,父母亲到上海医院去看我,也劝我从文。但我从小就有一种朦胧的志向,扬剧这个地方剧种以现代戏和文戏为主,不是说我们不能武,而是没有往这方面发展。
博采众长,让家底变厚实
记者:你凭借大戏《史可法》获得扬州首个“文华表演奖”,也获得了“扬剧王子”美誉,觉得自己的优势在哪?
李:03年我们排扬州民族英雄的戏《史可法》。《史可法》充分展示了演员的基本功,史可法是一个儒将,舞台上无对手的武打设计;声腔、道白都没有按传统的路子走,声腔创新很大。他跟母亲说为何要从南京到扬州去守城一段,展现传统的柔美;弟弟史可成来劝降一段又大气凛然,吸收京昆特色;监牢跟夫人诀别,则用了扬剧的汉调,唱出了凄凉,但骨子里的东西还在。
记者:06年你当上了扬剧团团长,评价说你给扬剧团带来了最好的时光。
李:尽管扬剧算起来有300年的历史,但祖上传下来的东西不是很多,家底不厚,仍是它的弱项。因此有想法的演员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戏曲没有门户之见,好的就要拿来,我拜师学艺,就是要给这个剧种注入更多的东西,给扬剧留下更多的艺术积累。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