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大纲
时隔11年,扬州文化艺术学校将再次开设“扬剧表演专业班”,本月20日正式招生。至今已有50多位家长为孩子提前报名。是什么因素促使家长们把孩子送入学校?这些孩子能否承担起扬剧复兴的重任?
扬州文化艺术学校招生办公室的资料档案里,放着50多张报名申请表。“扬剧表演专业班”还未正式招生,春节一过就有很多家长闻讯赶来,给自己的孩子报了名,咨询的电话每天络绎不绝。他们中有市区的,也有来自附近县市江都、高邮的,火爆程度甚至超过了其他专业。
【学校】
培养综合素质的扬剧人才
据扬州文化艺术学校副校长任惠萍女士回忆,扬州历史上曾经办过多次扬剧班。最早一次是在1958年,当时扬剧正如日中天,凭借着《百岁挂帅》、《夺印》等经典剧目风靡全国,扬州也顺应开设了“扬州地方艺术扬剧学校”,一时间报名者摩肩接踵。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扬剧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响逐渐衰弱,缺失了系统的培训机构。扬州文化艺术学校是从1981年开始开设“扬剧表演专业班”的,主要是为扬州市扬剧团、江都市扬剧团培养人才,此后分别在1985年、1986年、1996年开设过扬剧班,都因为报名人数不足断断续续。2000年,学校招收“扬剧班”时,总共只有6人报名,根本无法正常开课,只能转入“群文班”学习。从1996年至今,“扬剧表演专业班”已经在扬州“消失”了11个年头。
任惠萍介绍,今年的“扬剧表演专业班”招生人数为30人,学制为6年,招生对象为9岁—11岁的小学生。如果学生年纪太小,文化基础过于薄弱不便进行教学;年纪太大,骨骼成型,也不利于戏剧练功。和以往的“扬剧班”相比较,最大的不同就是增设了很多文化科目,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学习唱念、身段、声乐、乐理、表演等专业课的同时,也有中国戏曲史、名段鉴赏、艺术概论等专业理论课。此外,还有语文、数学、英语、历史、政治、地理等普通中小学正常开设的课程。学生毕业后,即使不从事扬剧,也能适应其他社会上的工作。
“扬剧表演专业班”未招先火,也出乎任副校长的意料。据她分析,扬剧在经历了前段时间的低迷后,正在逐步走向复苏。近年来,扬剧的演出场次不断增加,“扬剧王子”李政成夺得“梅花奖”也为扬剧这个传统戏曲注入了“强心剂”。每个家长都十分关注孩子今后事业的发展,只有戏曲本身的兴盛,才能吸引更多的家长为孩子选择这条道路。任副校长称,在这些为孩子报名的家长中,有一部分本身就是从事扬剧的演员。现在自身社会地位、经济收入的提升,也让他们对下一代投身戏曲的前景充满信心。
【家长】
特别注重孩子的“出路”
唐女士告诉记者,她女儿叶婷今年上小学六年级,现在已经为孩子报名“扬剧表演专业班”。她说自己并不了解扬剧,只是知道扬剧是一门传统艺术,学扬剧应该是条不错的出路。唐女士说,现在一些大学生毕业后也找不到称心如意的工作,还不如趁孩子年龄小,扎扎实实地学习一门艺术。至于女儿叶婷,一直没有接触过扬剧,只是听过一些扬剧唱片,本身对戏曲的兴趣并不大。
给孩子报名的还有67岁的陈先生,他是给自己11岁的孙子陈元斌报名来的。他兴奋地告诉记者,自己本身是个扬剧迷,从十几岁开始就喜欢上扬剧了。以前把孙女送到艺术学校,现在再把孙子送来学扬剧。陈元斌比较活泼好动,已经会翻好几个小跟头了。如果能够顺利入学,自己平时在家里也能对孩子进行指导。
进入文化艺术学校学习扬剧,就意味着要和其他孩子走不同的成长道路。在采访中,家长们也表示过一些担忧。孩子学满6年后,能不能顺利找到合适的工作,是家长们讨论最多的话题。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为孩子寻找一条“捷径”,家长们可谓是用心良苦。
【剧团】
希望之中暗藏“断层危机”
扬州市扬剧团团长李政成说,自己曾是扬州文化艺术学校1981年“扬剧表演专业班”的学生。在上学以前,自己就对扬剧有兴趣,跟着扬剧团练着玩。在校七年,才系统地学习到很多戏剧的知识,为今后的艺术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扬州文化艺术学校这30名“扬剧表演专业班”的学生毕业后,扬州市扬剧团将择优录取。
著名扬剧演员葛瑞莲则称,这些孩子所接受的教育起点高,基础好,很有希望承载着未来扬剧的复兴。葛瑞莲称,这批“扬剧班”的学生,不但要学习扬剧,还要学习昆剧、杂技等,让各种艺术融会贯通。等到这批孩子成长起来,必定会把扬剧带入一个新的境界。
但是,葛瑞莲也不无忧虑地提到,这批孩子经过六年的学习后,并不意味着他们立刻就能上台演出。打下基础后,还要经过长期的实践。只有通过不断地锻炼,才能形成自己的风格,才能在舞台上“亮”出来。从打基础到风格成熟,起码需要十几年的时间。现在扬州市扬剧团的主要演员,如李政成、葛瑞莲等,年龄都已在40岁左右,再过十年,精力肯定不如现在。如果这批孩子不能迅速成长,扬剧就将面临着严峻的“断层危机”。
★采访手记★
艺术之根在于民
昨日,采访“扬剧表演专业班”时,天空中不断飘洒着绵绵细雨。伴随着阴沉的天气,记者的心情也一直郁闷着。为百年扬剧而郁,更为未来希望而闷。
采访中,有个有趣的细节。由于招收学生的年龄偏小,报名“扬剧班”的学生中,绝大多数都是家长作主。很多孩子对“扬剧”,都是只闻其名,不知其实。现在10岁左右的孩子中,有相当一部分根本就没有接触过扬剧,更谈不上喜欢和兴趣。这也难怪,在扬州,不要说是孩子了,就算是30多岁的中年人,20多岁的青年人,对扬剧感兴趣的也不多。不可否认,将来那30名学生经过系统地学习,势必会给扬剧注入新鲜的血液,但要把百年剧种复兴的重任全部压在这些孩子身上,似乎有些过于沉重了。
说也凑巧,同样是百年戏剧,上周“百年越剧”来到扬州,数十位越剧名家齐齐亮相,显示了这个剧种的强大阵容。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主办的“越女争锋”节目,数百名越剧新秀展示风采。平心而论,扬剧拿不出这么深厚的家底。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现在支撑起百年越剧繁荣的不再是王文娟,不再是金采凤,而是层出不穷的新面孔。百年时间,越剧从剧团发展到剧院,特别是注重剧种的延续和发展,让其他戏曲剧团侧目。只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自觉自愿地加入到剧种中来,古老的剧种才能真正焕发新生。
艺术之根在于民,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扬剧鼎盛之时,几乎所有的扬州人都会哼上一段扬剧唱腔。现在的扬剧,若想复兴就不能把希望都寄托在几十位“扬剧班”的学生身上。扬剧的复兴更应该放在普及的基础上,比如在扬州中小学的音乐课上,开设一些“扬剧鉴赏”的内容,真正从娃娃抓起。
(责任编辑:汤玉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