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政协五届四次3047号提案

提案人:李政成

恳请解决扬州市扬剧团经费拮据问题,以稳定地方戏曲人才队伍

扬州市扬剧团系集体所有制事业单位,现有在编人数100人( 含内部退养人员4人 ),其中中青年专家1人,高级职称13人,中级职称30人。另有退休人员40人,其中有两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艺术家。<?XML:NAMESPACE PREFIX = O />

目前,剧团的演出保留剧目有近10台,其中创作剧目5台。近几年剧团除努力增加演出场次外,还积极参与各项戏剧大赛活动。其中《布嫂》获省第三届戏剧节"新剧目"奖;《柔福公主》获省第三届扬剧艺术节优秀演出奖,《史可法》获省第四届戏剧节优秀演出奖;第三届扬剧艺术节优秀剧目奖。此外,剧团还积极借媒体推介扬剧, 扩大剧种影响。演出的创作剧目《女县令》,传统戏《恩仇记》, 扬剧专题片《扬剧韵致》均由中央电视台戏剧频 道播放。剧团还积极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各项公益性演出活动(包括送戏下乡、参与文艺搭台、经济唱戏等招商引资活动的演出),以及各项外事及内部招待演出活动。

当前,剧团存在的困难主要是:一是历史负债较多,影响剧团经济稳定,虽然通过与歌舞团合署办公出让旧楼,成功实现了资产盘活置换,减轻了负债,但仍欠外债100 余万元;二是演出市场萎缩,演出收入很少,政府差额拨给的事业经费无力维持 60% 的工资发放,而其它机关事业单位能拿到的费用,如菜篮子、地方岗位补贴以及第13个月工资等更是可望不可及。国家规定的独生子女费、学杂费、计划生育费等无法报销,除了每个月1.5万元在职职工的医保费难以筹集外,尚欠社保中心15万元退休人员的医保费。

经济的困窘影响了扬剧的生存和发展。面对这些问题, 扬剧团干部职工没有消沉 ,没有气馁,而是以江泽民同志"要把扬州建设成为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的题词为东风 ,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建设文化大市的号召,坚持改革、调整、整顿、振兴的方针。一是艺术上实行精品战略,通过精品剧目的生产,扩大扬剧的影响 , 提高扬剧的地位 , 培养和造就一批名演员 , 发挥名角的凝聚和辐射作用;大型史诗扬剧《史可法》获得了江苏省及扬州市"五个一工程奖":《柔福公主》获得了扬州市"五个一工程奖",我本人以《折子戏专场》及《史可法》的演出获第二十一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二是积极开拓演出市场,坚持城市演出和农村演出并重,努力增加演出收入,增强自我造血功能。三是以社会效益为重培养扬剧观众,今年推出的"周周看扬剧"活动,作为一种偿试,试图为观众提供质优价廉的艺术服务,达到扩大观众面 , 留住老观众培养新观众的目的。为此,演职员工在仅拿 60% 工资的情况下,白天黑夜地连轴转赶排新剧目,整理复排老剧目,酷暑期间无钱发降温费,大家就自带茶水,没有怨言,没有牢骚,默默地为每个周三的演出努力。这种演出的社会效益是明显的:丰富了中老年人的业余文化生活,将老扬剧迷从麻将桌上拉了出来,使不少青少年观众深为传统戏曲文化的艺术魅力所折服,由开始的不熟悉、不了解扬剧到逐渐爱上、迷上她 , 观众中既有八、九十岁的髦窒老人,又有七、八岁的娃娃 ; 既有中年夫妇全家,又有年轻伴侣,几乎出现了场场爆满的状况, 这使我们看到了扬剧的希望。

然而,这种演出是亏本的,我们的投入远远大于低廉的门票 收入,因此演职员们虽吃尽了辛苦,亦只能发一点夜餐费,没有其它额外的收入。尽管演职员工是怀着一颗 " 不能让扬剧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毁掉"的责任心在工作,在干这份事业,但如果长时间经济拮据的问题不能解决,无疑将影响人才队伍的稳定,毕竟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主心骨,其中还不乏夫妇均在剧团的双职工。而经费困窘的问题是剧团自身难以解决的,恳请政府给予关心解决下列问题 :

一、提高人头经费的拨款比例。恳请市财政将现有职工工资总额的60%拨款提高到80%,以便稳定艺术队伍:将职工的养老、医疗、失业三项保险费纳入财政预算拨款:目前亟需一次性增拨欠缴的退休人员医疗保险金人民币15万元。

二、加大艺术创作生产的投入,设立专项基金,扶持优秀剧目生产,使艺术创作、精品生产落到实处。

三、由于剧团自身努力的客观局限性,尚无力偿还高额负债,希冀上级给予帮助逐步解决目前的高额负债问题


(责任编辑:汤玉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