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市扬的大团风范

张强
 
本次的沪上巡礼已悄然落幕,扬州市扬剧团毫无疑问是最大的赢家。
从个人来讲,李政成团长(冒昧这样称呼吧,毕竟这是属于扬剧的称呼,局长不属于扬剧舞台)悄然的进行了完美的转身,从武将或者说文物兼备一跃成为不折不扣的唱将。同时,《衣冠风流》是一部新剧目,在弘扬党风廉政建设、全面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的时代背景下,这部戏所体现的核心思想和蕴含的能量无疑是符合的,它催人奋进、具备着很强的时代感召力。这也是一次新创造,因为从来没有任何一场扬剧引入了这么多的板腔体的样式,将矛盾双方的交锋过程以唱的形式加以演绎;从来没有任何一位新时期的扬剧演员把大陆板唱了将近20分钟,也从来没有任何传统题材的扬剧在场次是这样少的情况下,把每场的内容都如此紧凑的加以推进。笔者冒昧的认为,如果是上越或者浙百来塑造《衣冠风流》,也该不过如此吧。新剧目、新创造,知道笔者想说什么的人自然会知道。笔者提前预祝李政成团长美梦成真。孙爱民老师也在多年拼搏以后如愿以偿的将自身优势在一个作品里得到展示,。完美的塑造了杜十娘这一人物,笔者认为这是赵五娘的2.0版本。它在具备了赵五娘上最核心的演绎人物的方式的同时,刻画了一个更加赵五娘的赵五娘,因为至少它是一个悲剧人物,而赵五娘的结尾是皆大欢喜的。孙老师整台演出的过程是成功的,甚至是完美的。至于奖项,那个不在笔者的讨论范围以内。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从早期的噭桂英、祝英台到赵五娘、杜十娘的背后,一直站在孙老师身后的是笔者的偶像陈俊。时光荏苒,可经过迁徙,故事又回到了最初的梦想。在世人惊呼团长伉俪档的同时,请大家也给予她们这对多年的、甚至合作剧目更多、合作时间更长的搭档以掌声和欢迎。
不过以上内容并不是笔者试图去讨论的,比我会赞扬的人实在是太多了。笔者想从这些内容出发,去讨论讨论市扬的大团风范。算是对近几年市扬的一个总结。戏曲固然是明星个人的艺术,不过如果在京沪两地的专家那里,把扬剧等同于李政成,我想李政成团长本人也会感到悲哀。所以整个剧团、整个剧种的牛x才是最能让圈内或者圈外人士信服的,也是李政成这些年去奋斗的动力之所在。而此番的沪上巡礼,市扬做到了这一点。这是扬剧这个剧种的骄傲。

一、大团风范首先体现在“人”身上
     倾巢而出的市扬,让锡剧、淮剧惭愧,我想顾芗老师也会感到后生可畏。不过这都没什么,扬剧人只要做好自己。《衣冠风流》展示了男人的阳刚、《杜十娘》展示了女人的柔美,而且这都是批量批量的展示。李政成、孙爱民足以hold住全场,再加上站在舞台上的龚莉莉们,这样的整体就叫做剧团的风范,再加上舞美和服装的帮忙,这样的风范就叫大团风范。此外,在每场戏结束以后,为了回馈上海戏迷的热情,戏校的孩子们(姑且称之为“李家班”)和部分老师都进行了经典唱段的展示。这样的现象让大团风范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如果你说李政成把扬剧改革的没了扬剧味,这一点关系也没有。这批孩子个个都是唱的属于扬剧的扬剧,甚至他们的发音严谨的让笔者觉得可怕。游佳琪在唱三年前的时候,“又加封我七省巡按”的“省”字的发音让笔者觉得不可思议,现在没什么人在唱这段的时候采用最原始的扬州音,而这个孩子做到了。这样的例子还有其他,这里不再述及。这样的展示,一方面是回馈上海的戏迷的热情和支持,同时市扬也在宣示戏曲界,扬剧不但后继有人,而且个个都是一级棒。做长辈的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人上人,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别人的孩子更加优秀,而当自己的孩子真的是人上人的时候,整个家庭也就更加幸福和欢乐,此时家长的开心和满足是别的东西无法取代的。所以通过这些孩子的展示,市扬的领导和演员是最开心的,市扬作为一个整体的强大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了。这批孩子的起点是这样高,得到的展示机会都是北京上海南京这样的地方,他(她)们日后的舞台驾驭力你就可想而知。所以如果说李政成和周东亮帮七帮八没有差距的话,那么锡剧的下一代和扬剧的下一代就不可同日而语了。这是扬剧最大的光荣,也是最能体现市扬现在具备大团风范的地方。当然,随着时间的推进和周遭的诱惑再加上部分孩子有机会赴京深造,一定会有人中途离开扬剧届,不过作为一个整体,在人才基数很大的情况下,市扬作为一个艺术团体,它的前途还是一片大好的。

二 大团风范其次体现在“情”身上
    这个“情”涉及对内和对外。就此番巡礼来讲,就体现在市扬的艺术家们对上海戏迷的深情。在大队人马还没进驻的时候,在书记的带领下,部分市扬的艺术家率先去戏迷队伍里热身、踩场,一下子拉近了扬剧和上海的距离,拉近了扬剧和扬剧戏迷的距离。在每场戏结束以后,又精心挑选了最经典的传统扬剧唱段奉献给戏迷。让上海的戏迷感受到市扬来到上海不仅仅是完成三场演出,而是要让扬剧戏迷真正领略到家乡艺术、感受到扬剧的后继有人与后生可畏、感受到家乡人淳朴的关怀和与上海戏迷真心做朋友的那份心。这是一个大团才会确立的指导思想,也是只有大团才具备的资本,这表明市扬人在思想上的成熟、在艺术水准上的够格。此外,每场演出都精心制作的宣传册、与媒体的互动、三场演出繁杂的后勤工作不急不慢的开展等等方面都表明市扬的“情”字的到位。当然从更长的一个时间范围来说,近几年来,市扬迎来了一个又一个的挑战,做了很多地方剧种做不到的事,当然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总的来讲,对内,他们管理规范,各司其职,整个团队就好比一个人在战斗;对外,他们积极宣传,不卑不亢,赢得了戏迷的尊重和爱戴以及一定的市场份额。对内,他们知道以团队的利益为重,部分艺术家懂得放弃与牺牲;对外他们积极争取荣誉,努力在日益竞争激烈的戏剧各项奖项的争夺里占据一席之地。当然,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市扬的男主存在了一定时期的危机,因为李政成团长的公务占据了时间,而且有些戏的确不属于他的风格,陈团不得不重新以主要演员的身份回到舞台。不过在大家的团结和互助下,《杜十娘》还算成功的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孙老师也因此及过往的优秀作品跻身扬剧史上最优秀的女主队伍。这也说明在面对逆境的时候,全体市扬人能心网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成功的对逆境说不。当然我从不认为陈团比任何一位男主差哪怕是一分钱,10几年过去他依然还是最优秀的扬剧男主之一。只不过现在的唱腔不如过往高亢,多了几分历史所赋予他的沧桑感,至于扬剧味,依然是无人能敌。当然,这个不属本文的论述范围,所以不再展开。

三 大团风范再次体现在“唱”身上
当然,这是我对《衣冠风流》的认识。平心而论,笔者还是喜欢传统题材的扬剧。不过从《衣冠风流》开始,笔者感受到《衣冠风流》与过往的几个改革派作品在相同里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先来说说相同的地方,与《老板县长》一样,全剧的核心唱段并没有对传统曲牌做较大的改动,这集中表现为李政成本人的几个唱段,基本都是传统曲牌,只不过在配器和旋律上进行了一定的改动,使得它更具美感和通俗感。而在其他演员以及由于板腔体而带来的一些对唱时,则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动,特别是全剧的开始部分。数板什么的有点雷人。而不同的地方在于,李团在演唱时其通俗化的成分在明显降低,也就是扬剧味在明显提高。这集中体现在与太后的金派梳妆台和最后一场里那个极具特色的掰碎了唱的以大陆板为主的十几分钟的唱段。所以有人说此剧的几个大唱段太缺乏扬剧味笔者觉得就有些不够意思了。而这样的唱法,也并没有被专家批判,戏迷也非常认可。这说明立足扬剧本身、从唱法上去分析,扬剧的传统曲牌在演员具备好嗓音的条件下、在借鉴通俗唱法的部分优秀元素下,依然能唱的还属于扬剧。再加上对传统曲牌里一些旋律和配器上的更新,在新时代里扬剧依然在具有美感的同时保留祖宗留下的属于扬剧的核心内容,而且此时的扬剧更能被现代观众所认可,所以笔者认为李政成团长近几年对扬剧的改革是应该被认可的,毕竟时代在发展,而且这样的改革应该进行进一步的推进。只不过对于流行歌曲里的元素,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肆意对传统曲牌进行大规模的改动,而只是在主体不变的情况下,从部分旋律的新润色、配器、舞美设计等方面做出一些“现代化”的修改,扬剧会得到越来越多的观众的认可。至于戏校的孩子,笔者认为依然还是应该以原汁原味的传统曲牌作为教育和学习的重点,创新应该是在通盘了解的基础上,清楚、深刻的知道旧有事务的不足才能开展的工作。最后,笔者认为曲牌体依旧应该扬剧的老祖宗,板腔体只可量体裁衣。就好比茅威涛当年的三个一定,即越剧一定是女子越剧、越剧一定是嵊州话的越剧、越剧所采用的一定是祖宗创设的越剧声腔,笔者认为扬剧也应该同样,即一定是扬州话的扬剧、一定是祖宗留下的大框架下的扬剧声腔,当然扬剧对男女并无特别的关照。此外,《衣冠风流》的舞美设计也在深刻的让人感受到市扬现今的大团的风范,当然这属于形体塑造和装饰物搭配方面的创新。通过这样的创新汇总,整个舞台就是立体的、浩荡的,大团风范随之得到体现。
 
四 大团风范最重要的体现在团长身上
      实事求是的讲,李政成团长并不是我最喜欢的男主。不过他是一位特别值得尊敬和学习的团长。其自身的人格魅力、对于艺术的执著、对于扬剧整个剧种近些年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都是值得所有人肃然起敬的。光是打响了“周周看扬剧”这个品牌,他就足以名垂扬剧青史,实际上他做的比这个要多多了。用现在的时髦的话说,李政成团长本身就是一个励志楷模,从当年一个被边缘的人变成如今扬州地方戏曲甚至扬州艺术届的一面旗帜、扬州政界的一颗新星,他的成功模式足以值得传记学者去研究。笔者认为,李政成团长的成功是一个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的过程。具体的,他首先借助扬州能赋予他的天时地利加人和以及自身的刻苦和虚心讨教,为自己获得了成功。成功以后他并没有因此沾沾自喜,并没有与其他剧种的明星一样,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为自己捞金。而是把自己的影响力用来造福扬剧这个剧种身上。当代扬剧人因此获得发展的空间,扬剧也获得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走过了最危险的时刻。此后他开始打造扬剧梯队,利用自己的影响力获得当局的支持、获得其他剧种高人的支持,小朋友们也不负众望,终于成了一个个的扬剧小明星。此时,李政成团队又在全国范围内的给他们提供了多个展示的平台,让他(她)们从技艺本身以及心理等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因此,扬州地区的扬剧事业在各条战线都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并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大都市获得了展示自己的平台。当然这样的阐述特别不生动,不过基本能勾勒近年来市扬的发展态势。在这种领导的带动下,整个团体又怎能不发展成为一个极具市场竞争力的团体?李政成团长能走出扬剧发展扬剧,这本身就是一种豪放的情怀,而这样的指导思想下发展的扬剧团体就是一个具备大团风范的艺术团体,这种风范就体现为它具备很多地方剧种不会具备、本该被大剧种的大团所获得的一些机会。如果把扬剧比作一个国家,而其他剧种比为其他国家,那扬剧就是一个国际化程度很高的剧种。在知识、信息交流一体化的情况下,国际化程度越高,你的生存能力、抗压能力、发展的空间也随之具备优势,你的发展也随之得到更多的空间。这就是笔者认为的大团风范的真谛,这是李政成团长给予扬剧的财富。所以笔者认为大团风范最重要的体现在李政成团长身上。
笔者从以上四个方面介绍了对于大团风范、市扬的大团风范方面的认识。当然,这不是说笔者认为市扬就是一个完美的艺术团体,只是相比于过往、相比与省内的其他的剧种,市扬的优势之所在。通过《衣冠风流》,笔者感受到市扬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不仅仅表现为舞台演出本身,更多的是从市扬的内部管理、宣传、员工的意识形态等方面有很多超脱地方剧种的范畴。所以试图码字进行一些分析。笔者早期已就《杜十娘》专门写过一篇文章,所以这里并没有过多的提及《杜十娘》。戏校的小朋友也不是特别熟悉。极个别认识的人,祝福他(她)们能考上国家戏剧学院。曾经希望一个小朋友以姚笛作为学习的对象,毕竟她也是从越剧起的家,现在看来应该是不能学了。
 
最后,衷心祝愿孙老师此番美梦成真。

(责任编辑:水易)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