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无界,激荡有声。衡量一个城市的文化程度,不仅在于它沉淀下的历史厚度,还要看它现时的文化生命力。对于扬州而言,二十四桥明月夜的箫声已然远去,现代的歌舞正在升平。2006年,扬州专业剧团新作调演,不仅是该活动在沉寂六年后的重新开锣,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从中看到了扬州文艺的复兴希望。
民营扬剧团:盛开在“草根”之上
调演的18个节目中,民营剧团超过一半
在这次专业剧团新作调演中,最大的亮点在于民营剧团的首次参评。在调演的18台节目中,超过一半的节目是由民营剧团演出的。民营剧团是近几年兴起的新生事物,发展势头十分迅猛,目前全市登记在册的民营剧团就有10多家。在本次新作调演中,汪琴艺术团、扬子江扬剧团、高邮正太扬剧团、江都德才扬剧团都上演了精彩剧目。此外,高邮市扬剧团采用公退民进的方式,由张爱华承包了剧团,并将民营剧团的管理经验带入了剧团之中,是一次全新的尝试。
民营剧团如此踊跃地报名参加新作调演,让人颇感意外,但又在情理之中。首先,现阶段民营剧团的“职责”还是尽量满足农村扬剧观众的需求,拓展扬剧市场,以获得丰厚利润。从演出场次上看,民营剧团深入到扬州各县市区农村乡镇村组演出,场次比较频繁,每团每年基本上都在250场以上。为了更好地开拓自己的演出市场,他们需要通过政府的平台,证实自己的能力,打造自己的品牌,扩大自身的影响,而这次专业剧团新作调演就是民营剧团脱颖而出的一次机遇。
另外,民营剧团也希望通过调演磨炼打造自己的队伍,并与其他民营剧团甚至公办剧团竞赛、交流,接受专家的指点与建议,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准,增加自己的市场竞争力,在市场开发上占得先机。
不能仅满足婚丧嫁娶演出,
民营剧团需要更大舞台
民营剧团的蓬勃发展,一方面极大丰富了农村的文化生活,填补了公办剧团演出的空白,活跃了扬州的农村戏剧市场,对繁荣扬剧、普及扬剧的作用不可替代。另一方面,也使得公办剧团产生了压力与紧迫感,促使他们不断提高自身的演出质量。文化部门吸纳民营剧团参加调演,正是一种有容乃大的宽容和赞许。
公办和民营,已经构成了扬剧事业未来发展的双重基石。公办剧团有值得民营剧团学习的方面,如与时俱进的艺术理念、高超的艺术水准等。同时,民营剧团也有很多值得公办剧团学习的经验,如灵活的经营模式、丰富的民间扬剧信息。而专业剧团新作调演正给了双方一个交流探讨的机会。从调演的情况来看,民营剧团提高了艺术水准,公办剧团也可以从中借鉴到一些改革的方法。
从参评的民营剧团情况看,民营剧团演出阵容都比较整齐,角色齐全并且各有特色,也都拥有被扬剧观众认可的一些“台柱子”,如高邮正太扬剧团的李正太、江都德才扬剧团的顾红霞、扬州扬子江扬剧团的姬丽等。这些演员很注重对艺术的追求,努力在“吃饭戏”上精心包装、努力打磨,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力与影响力。但是,目前大部分的民营剧团还仅仅满足于婚丧嫁娶的演出,缺乏创作意识,使用的剧本大都嫁接其他剧种,在此次精彩亮相后,如想登上更大的舞台,还需要更深层次的精雕细刻。
(责任编辑:汤玉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