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松下书》、《催租》、《断太后》……一眸眼神、一段唱腔,一出出经典的扬剧选段,在一个个稚气未脱的孩子身上,表演得丝丝入扣,声声传神。如果不了解实情,很难想象,他们只是刚学了三年扬剧。扬州艺校戏曲专业扬剧江都班的15名学员们艺满出师,昨日进行了毕业汇报演出,今日就将进入江都市扬剧团,这也是扬州率先毕业的“非遗”班。
紧张3年学了6年的课程
2007年,扬州艺校招收扬剧班学员,刚刚招满,同样遇到人才断层的江都市扬剧团又送来了15名学生定向委培,学费全由江都市政府买单,这就出现了有点特殊的“扬剧江都班”。和扬剧班相比,这些孩子要吃的苦头更大些,因为别人6年的课程,他们3年就要学会。
每天早上5点半起床,6点上课,一天要上12节课,一节课45分钟,一周只休息半天,每个寒暑假期最多只休息一个月。这些孩子在过去的3年中,付出了比一般孩子更多的汗水和泪水。
辛酸每天要翻几百个跟头
冬练数九,夏练三伏,练功时,每天都要翻几百个跟头,每个学员的衣服脱下来,都能拧出水来,这就是这些学员的练功写照。
“说起来,也不是很苦,就当是一道道难关去过。特别是像我这样岁数比较大的,更要加倍刻苦才行。时间长了,腰会疼得受不了。但是,这条路是我自己选的,那就要一直走下去。”21岁的戴思洁是班长,言谈举止,已经像个小大人了。
甜蜜80多万打造《江都公主》
演出开始前,葛瑞莲、王瑞如这些扬剧团的当家花旦,也在为孩子们仔细地上妆。或许,以后这样的机会就不多了。
“他们和扬剧班的授课都是一样的,却要多学很多剧目,非常辛苦。”葛瑞莲说道。考虑到剧团的需要,这些孩子也进行了分门别类的培养,生旦净末丑,每个行当都有了。不但如此,还有很多“梅花奖”演员前来教课,让这些孩子每人都有一出戏。
昨天,最高兴的,莫过于江都市扬剧团书记于勇斗。他说,现在剧团有40多名演员,但是断层现象非常严重。如今,这15名能够身兼各行当的小演员一毕业,就给剧团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此,剧团也非常重视,专门投资了80多万,请来著名的戏剧导演,排了一出《江都公主》,作品中的角色都是十七八岁,全部由这帮孩子担纲主演。记者王鑫 文/图
特写
曲艺班新苗名家情深浓:
真情泪模糊了师生双眼
时隔多年,扬州重开曲艺班。
扬州曲艺班的孩子结束了3年的在校学业,走完了人生艺术生涯的第一步。他们和老一辈艺术家结下了深厚的情谊。那天汇报演出结束后,孩子们不舍地抱着恩师李仁珍哭起来,泪水模糊了大家的双眼,久久地。
曲艺班的孩子是扬州曲艺明天绽放辉煌的希望。
这些天,李仁珍给学生们打去电话,提醒他们离开学校更要注重艺术的锤炼。“如果你们有什么不懂的,可以随时找我,我会一一给你们解答!”一提起朝夕相处的学生,李仁珍就不禁伤感起来。
她说,自己一生只做了三件事,一是演出,二是教人,三是创新。李仁珍从艺五十载,难忘自己的恩师对自己的教导,现在她把自己的这份情感传递给了她的学生们。
孩子们一直很用心,还在少年艺术节上获得大奖,有的还走出了国门,展现扬州曲艺的风华。“在期末考试的时候,我真是很开心,有的还给他们打了满分。”
那天的汇报演出上,大家想到离别,都忍不住哭了,一些家长也哭了,说:“李老师,您的头发更白了,眉毛也有些白了!”回家后,李仁珍仔细照照镜子,才发现自己有的眉毛真白了。
李仁珍说,教书真是一件绞尽脑汁的事儿,可谓“搜肠刮肚”。孩子们有时觉得太难,她就一字一句地教。
原本可以安享晚年的李仁珍,为了教学,照顾不了小孙子,来回奔波,一段时间患了腰椎间盘突出,仍坚持上课。这一幕幕,凝结成了一颗颗真情的泪珠。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