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扬剧网消息】昨日,为期十多天的2012年度扬州专业剧团(院校)新作调演落幕,随着评委会的评定,各个奖项相继评定。此次新作调演,佳作频出,新人冒尖。而在这次调演活动中出现的最大亮点,则是参演的民营剧团,已经迅速成长为了扬剧界一股新兴的力量。他们在田间地头,唱出“扬剧好声音”。

  三年之后:民营剧团令人刮目相看

  “全市专业剧团新作调演活动,每隔三年举办一次。在上一届,也有民营剧团报名参加,不过大多是以展示为主,对于奖项没有太大的竞争力。”市文广新局艺术处处长祁淑惠介绍说,“但是三年时间过去了,今年参演的民营剧团不但数量增多,演出质量也是进步神速。有些民营剧团里的演员,甚至比国办剧团里的演员都"耐唱"。”

  祁淑惠说,在今年的调演活动中,民营剧团的节目占据了半壁江山。“报名的民营剧团很多,我们事先进行了筛选。”除了数量多,这些民营剧团的舞台呈现,更是令人大吃一惊。无论是编导的水准,还是演员的表演,都明显上了一个档次。特别是有些演员,可以“满腔满调”唱完一出大戏,毫不吃力,嗓子特别出色。扬州市演艺家协会主席杨文昭也感叹:“以前民营剧团一开场,就能看出来是小打小闹的小戏班。现在不一样了,整个舞台呈现并不逊色于国办剧团。”

  精益求精:民营剧团走向“集团化”

  在评奖中,扬州扬子江王俊扬剧团演出的《阎惜娇》获得了一致好评,也取得了不错的奖次。这台戏从剧本改编到导演执导,再到演员演出,都给评委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而在扬州市的民营剧团中,扬子江扬剧团也是起步较早、规模较大的剧团之一。

  “我们现在有两个团,马上第三个团就要开业了,我的想法,就是把扬剧做成集团化。”团长王俊介绍道。作为一家企业,扬子江原本是以音像制品为主打产品的,但是随着音像制品市场的不景气,王俊现在已经把主要注意力放在了扬剧演出市场上。他也坦言,现在扬剧的市场很大。为了参加这次新作调演,王俊投入了近十万元,请来外地的编导,打造《阎惜娇》,演员们在参演前,停了一个多月的市场演出进行排练。“对于我们来说,这次也是一次实力的证明,民营剧团也是可以出好戏的。”王俊说道。

  对于一个剧团来说,名角是立团之本。以前的民营剧团,都是以草根演员为主。而在如今,很多剧团都

  有自己的名角。比如扬子江扬剧团的小生王皓,就是扬州艺校扬剧班培养出来的科班生,市扬剧研究所曾想招收他进所;张寿清扬剧团也招进了大批原来在镇江、安徽等地的专业演员,同时还在培养新人。这些专业演员的加入,迅速拉升了民营剧团的演出档次。“在前几年,民营剧团主要是以生存为主。现在立足已稳,自身对艺术也有提高的要求,加上民营剧团之间也有竞争,所以逼着这些民营剧团进行自我投资,这也促进了民营剧团的艺术水准。”祁淑惠说道。

  令人瞩目:演出场次领跑全省

  目前,在扬州市范围内,登记在册的民营扬剧团有十多家,还有一些尚未登记,却活跃在农村市场上的剧团。粗略统计,这些剧团每年的演出量在4000场左右,且在逐年上升。像扬子江扬剧团、李正泰扬剧团这样有名气的民营剧团,每年的演出场次达到300多场,几乎达到每天一场。这样的场次在全省范围,都是处于领跑位置的。

  前不久,江苏省文化厅的俞骁窈就对全省范围内民营剧团的现状做了一个调研。她来的第一个城市,就是扬州。从扬州离开,再前往南通等地后,她认为扬州的民营剧团在全省处于“很活跃”的状态。她说,扬剧是比较成熟的剧种,有着广泛的观众基础,所以扬州的民营剧团在这几年发展很快。而她也发现了一个现象,那就是原来的扬州民营剧团,都以区域划分,但是随着市场的流动,现在较大规模的民营剧团不断拓展自己的市场版图,自身实力也在不断增强,出现“集团化”。这也对一些小型的民营剧团造成冲击,会造成民营剧团的洗牌。

  放眼未来:民营剧团还要拓宽视野

  尽管民营剧团在近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但是在演出的细节上,还有着不小的提升空间。“民营剧团的演员普遍很能唱,但是身段就差一点。”杨文昭说,这是看得出来的差距,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民营剧团通常接触的都是农村戏迷,在审美观念和艺术视野上,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在今后,民营剧团需要扩展视野,才能走得更远。

  扬州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周启云说,三年前,民营剧团还处

  于萌芽阶段。三年后,民营剧团就已经茁壮成长。对于广大的扬剧戏迷们来说,光有一个“市扬”,是远远满足不了需求的,民营剧团正是一种补充和支撑,也是靠着这些戏迷营造出来的土壤,发展才如此迅速。当然,民营剧团受到本身条件的限制,未来还需要一定的帮扶。对此,扬剧资深专家邱龙泉建议说,可以在夏季,也就是民营剧团的淡季,在扬州开办一些培训班,请一些专业的编导、演员老师,对这些民营剧团的队伍进行系统的培训,帮助这些民营剧团再上新台阶。


(责任编辑:水易)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