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对于著名扬剧表演艺术家汪琴、刘葆元夫妇而言,是一个特殊的年份,这是他们从事扬剧事业60周年的纪念年。回顾过去一甲子,有过璀璨夺目的舞台荣耀,有过艰辛落泪的难忘岁月。于是,他们想用“出一本新书,办一场演出”的方式,来纪念两人的扬剧人生六十年。

《火之韵》正式出版


一生奉献给了扬剧事业

日前,由广陵书社出版的《火之韵》送到了汪琴、刘葆元手中。翻开新书,两位艺术家感慨万千。

“火之韵”是十年前汪琴举办从艺五十周年演唱会的主题。这团火,可以看作是汪琴、刘葆元在舞台上闪耀的艺术之火,至今还在众多扬剧戏迷的心中熊熊燃烧;这团火,可以看作是他们在退休之后的传承之火,他们从未停下传承扬剧的工作;这团火,也可以看作是汪琴的性格之火,看上去她总是那么“风风火火”,当你走近她时,就能感受到她的热力和温暖。

扬州学者丁家桐在序中写道:“里下河区域的四乡八镇,很少有人不知道汪琴,一位享誉四方的扬剧演员。今日汪琴年逾七旬,但为扬剧传播奔走四方时,仍旧精力饱满,风采依然。她的身影一旦出现,仍然有戏迷们围观而来。”

丁家桐感叹说:“汪琴不容易”。不容易在何处?就在于在演出时,汪琴避免表演类型化、套路化,拒绝重复别人与重复自己,多年以来,她在舞台上创作了一系列的舞台人物,令人过目难忘。在继承传统的道路上,汪琴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新路,这就是汪派扬剧之路。所谓“火之韵”,其实就是汪派扬剧的外在形象,用心演戏则是内涵所在。汪琴不仅是言者,更是行者。她把自己的晚年全部奉献给扬剧事业,薪火相传,四方收徒,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扬剧新秀。

八大篇章架构全书


再现扬剧伉俪艺术人生

从策划到写作,从编辑到付印,汪琴、刘葆元已经等了多年的时间。

“早在十年前,一位学者帮我们写过数万字的传记,后来因为多方面的原因,最终未能付梓。直至前两年,算算从艺即将满60周年,于是重新把这件事情做了起来。”汪琴说,这一次,他们邀请扬州学者韦明铧为全书进行策划。一方面,韦明铧本身著作等身,笔力深厚。另一方面,韦明铧对于扬州地方戏剧曲艺有着极深的造诣。

翻开这本《火之韵》,全书共分为八大篇章,60年的精彩岁月浓缩在一本书中,全方位再现了两位艺术家的扬剧人生。大幕前后:通过丰富多彩的照片,再现一幕幕经典难忘的舞台场景;粉墨人生:通过口述史的方式,真实再现人生轨迹;梨园独白:两位艺术家撰写的艺术心得文章;曲坛评述:别人撰写的剧评与采访文章;戏场内外:相关的诗词、书信和报道;剧作选粹:两位艺术家创作的剧本选辑;声腔流韵:汪琴演唱的唱腔选辑;舞台屐痕:两位艺术家一生演出的剧目、导演剧目,音像作品以及所有剧作的目录。

韦明铧介绍说,这样的编排,是对两位艺术家的人生最为合理的理解。生平经历最为重要,其次是自己的文章,然后才是他人的评论。剧本的创作、唱腔的记谱,以及其他材料和各种表格,则是必要的补充。

在“粉墨人生”这一篇章,最终采用汪琴“口述实录”的方式来完成。“曾经有人建议过我,邀请作家来写,可以写得更为夸张,更有华彩,我一下子就拒绝了,我就是我,这本书里记载的每件事,都必须是我做过的。书里的每句话,都必须是我说过的。”汪琴说。

将办一场公益演出


三代同台送戏上门

如今,《火之韵》已经出版,两位艺术家还有一个心愿,那就是办一场演出。

“对于戏迷们来说,回馈他们最好的方式,就是演给他们看,这一次,不仅是我们登台,更是三代同台。”汪琴笑道,所谓“三代同台”,就是汪琴、刘葆元会在现场演出一段经典剧目,而她的学生如王苓芬、孙爱民等,也会登台献演,而最为主要的演员班底,还是一帮“孙子辈”的年轻演员。这些年来,尽管已经退休,但是作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汪琴一直都在家教戏,每年都有很多扬剧爱好者登门求教,她都是来者不拒,其中还教出了不少好苗子。

“有一位小朋友叫韦丹,条件非常好,她后来演的《白娘子》,在全国首届少儿戏曲大赛中获奖。此后,她嫁到了加拿大,并取得了加拿大的国籍。没想到,她去年回到祖国,专门找到我,重新学扬剧。她的底子很好,现在唱得很好,我非常看好她,专门给她排练了好几个节目。”汪琴说道。

汪琴告诉记者,这次演出是公益性的,打算走进广场,走进社区,与更多的扬剧戏迷分享他们60年的扬剧岁月。(记者 王鑫)

(摘自 《扬州晚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