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演4天,4000多名观众走进剧场,感受、体味、震撼、流泪
            《芦花白》:成功演绎“杭集精神”的好戏

扬州日报(记者 嵇长青 通讯员 戴军)消息  连日来,一部反映“杭集精神”的大型扬剧作品——《芦花白》,在邗江区和市级机关引起强烈反响。公演4天,4000多名观众走进剧场,感受、体味、震撼、流泪。为什么一部扬剧作品会这么打动人?为什么一次演出,剧场内会响起三四十次掌声?
  剧情就在我们身边——描摹现实的优秀创作
   《芦花白》反映了杭集普通农民杭文海一家在劣境中逼出了创业想法、历经坎坷赢得市场认同的创业经历,生动刻画了杭集农民企业家的创业形象,折射出了杭集人民解放思想、敢为人先、奋力拼搏的精神。
  导演周寿泉告诉记者,6月28日作品在杭集公演后,激起了无数杭集人的共鸣。有人说杭文海创办芦花白牙刷厂的经历像“三笑”,有人说像“琼花”,也有人说像“五爱”,反正像杭集的干部、杭集的人民,它把杭集的发展史,杭集人的创业史、致富史,把杭集人的骨气刻画得惟妙惟肖。
  杭集镇党委副书记赵晓静流着眼泪看完这部戏。她说,《芦花白》的剧情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它把一个地区农民命运的浮浮沉沉勾勒了出来,“写出了人的命运,唱出了我们的酸甜苦辣,我们怎能不感动?!”
  不怕农民的土,不弃农民的根——教育意义撼人心魄
 “芦花白,芦花飘,芦花伴着浪滔滔。流水不知哪里去,芦花有根就有苗。”说起《芦花白》幕前曲的伴唱,许多基层干部有一肚子话要说。
  邗江区头桥镇党委副书记徐德林说,他最受震撼的是剧本里的“不怕农民的土、不弃农民的根”这段词。现在当个镇干部、村干部,千万别光想着自己的“政绩”,如果当地百姓口袋鼓不起来,“政绩”再大,都会被老百姓戳脊梁骨。当干部,要把根扎在泥土里,与农民群众打成一片,为他们的根本利益打拼。
  邗江烟草局副局长陈平说,《芦花白》反映的是一个成功乡镇的强镇富民之路,事实上,扬州还有很多乡镇期待“补血”,要项目、要资金、要技术、要人才。我们都是农民的儿子,千万别忘了自己的“根”,“干部要多做雪中送炭的事”。
  把富民重任接下去——创业无止境精神催人奋进
  杭集镇王集村党总支书记束春林说他看完《芦花白》后“又受到一次深刻的启发”。他说,戏剧里杭文海的妻子说的一句话深深打动了他:“农民有什么不好?这世界上能离开农民吗?我们为改革开放作出了最大的牺牲。”自己是党员,又是党总支书记,现在越来越明白一个道理:在新农村建设的舞台上,要帮更多农民创业致富。
  记者了解到,最近杭集镇规划了一个新目标——“一年小康,两年倍增,千强进位”,用3年时间力争进入全国千强镇的前300强。杭集工业园内360亩全民创业园已经开辟,正在吸纳有创业愿望的人进园,并将得到政府资金帮助。杭集镇党委委员杨杰说,现在全市都学杭集,杭集怎么办?《芦花白》这出戏激励我们继续沿富民强镇的路走下去,一任接一任,一茬接一茬,心无旁骛不分神。
       



(责任编辑:汤玉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