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学者系统解析扬州戏剧
 百年扬剧将有通行教材

【扬州扬剧网消息】  昨日,扬州文化研究所所长韦明铧告诉记者,他对扬州文化的研究,再出新成果,继前年对扬州曲艺的通盘剖析《把栏杆拍遍》后,再次完成了对扬州戏剧的深入分析:《将柳腰款摆》一书也正式完成。
 温故:新论阐述扬剧起源
  扬州自古是“歌吹之乡”,但是扬州戏剧的前世今生,都缺乏一本权威性的理论著作。经过多年考证,韦明铧得出了众多新论,比如在乾隆年间,扬州的苏唱街设有一个“梨园总局”,其实就是一个戏曲艺人的行业工会,这在全国来说,都是比较率先的,这也证明了当时的扬州是南方的戏曲中心。全国各地的剧种,荟萃在扬州城里,争奇斗艳,大显身手。
 扬州本土的艺术也很繁华,清曲、香火、花鼓、评弹、杂耍、秧歌、荡湖船、十番鼓……这些五花八门的乡土艺术,接受了四方艺术的浸润,从中孕育出一个新崭崭、活鲜鲜的扬州地方戏。清代康熙、雍正年间,扬州历史上第一个地方戏——“扬州乱弹”呱呱出世了。此后,香火戏、花鼓戏,再到扬剧,并一直延续至今。
 扬州人爱听扬剧,对于扬剧的来龙去脉却并不清晰。《将柳腰款摆》一出,即可释疑解惑。同时,韦明铧还在书中对昆曲、木偶戏等其他剧种,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考证。还有一些章节,如扬州八怪与扬州戏曲的关系,绘画和戏剧的融会等,都显现出了韦明铧的新观点。
  知新:扬剧缺少理论基础
  韦明铧研究各地戏曲多年,在他看来,扬剧兴盛过,落寞过,如今迎来了复兴的最好时期。但是,扬剧的发展也有软肋,就是缺少理论基础。无论是京剧,还是昆曲,在历史的传承中,对其身段、唱腔、历史,都有文字的详细记载,无不凝聚着前辈们的丰富经验,这些落在书本上的笔墨,恰恰是扬剧所缺少的。扬剧的传承,还是师徒传授,师父精选出一些传统的优秀唱段,传授给学生,却容易从中流失一些精华。一些扬剧名角的唱腔,也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进行保存和发扬。
  在《将柳腰款摆》中,韦明铧不但对高派、华派的唱腔特点进行了阐述,更是将目光投向了现正活跃在舞台上的中青年演员:李政成、葛瑞莲、孙爱民,韦明铧认为,这3人在扬剧上的造诣,也达到了当代扬剧的顶峰,完全可以在北京、上海的舞台上一展唱腔。他对这3人的表演艺术,都进行了中肯的评价。
  韦明铧说,现在扬州艺校有了“扬剧班”,但是一直没有通行的扬剧教材。《将柳腰款摆》一出,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这种遗憾的弥补。



(责任编辑:汤玉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