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舞台上的鲜花和掌声
李政成是扬州市扬剧团的主要演员,1969年出生,从艺已28年。他嗓音高亢、扮相俊美,文武俱佳、戏路宽广,被誉为“扬剧王子”、“当今扬剧头牌武生”,还被上海观众评为“东方戏剧之子”,成为扬剧新生代的领军人物。
1986年,李政成第一次到上海献艺,那时他17岁。首场演出文武老生戏《打金砖》,一下子技惊四座。戏演完后连谢了7次幕,依然欲罢不能。第二场表演的是《挑滑车》,这是一出武生戏,在南方各地方剧种中实属罕见。就连上海京剧院的武生名家李仲林在闻讯而来。李先生看了戏后,对李政成过硬的功夫和艺术天赋大加赞赏,认为他过硬的基本功在京剧行里都不多见。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李政成在扬剧艺术上迈向更加成熟的境界。他演史可法,他发挥自己“武戏文唱”的特色,用丰富饱满的艺术语言,细腻地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成功塑造了民族英雄史可法的光辉形象。去年年底,李政成带着全新大戏《史可法》和一组精彩折子戏,在首都长安大戏院的舞台上展示他的扬剧艺术风采,这也是李政成为申报个人“梅花奖”的一次极为精彩的亮相,获得了戏剧界的元老和同行及观众的称
赞。
李政成在舞台上赢得了观众的鲜花的掌声,顺首往事,二十多年来,他为扬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洒下了无数辛勤的汗水,走过了一条曲折不平的求索之路。
(二)8岁登台唱戏
李政成出身于扬剧世家,父母都是扬剧团的主要演员,母亲李开敏是著名的扬剧表演艺术家。1976年,扬剧团排演《蝶恋花》,李开敏扮演剧中的女主角杨开慧。团里要物色一个小演员扮演毛岸英。导演让放学回来的李政成和团里的小学员一起试戏,没想到李政成很有灵气,演得倒比学员像,一下子就被导演看中了。
8岁的李政成就这样第一次登上了扬剧舞台,并由此开始了艰苦的舞台生涯。他跟着扬剧团一起跑码头到处演出,剧团就是他的家。
11岁时李政成进入了扬剧艺训班,开始了一个人的独立生活。他在艺训班里呆了3
年,后来艺训班改成“扬州戏校”,他又继续学习了4年。这里有艺术教师,也有文化教师,他前后度过了7年正规化的“科班”生活。
(三).梅花香自苦寒来。
在戏校学习的李政成朦胧地感觉到:武行是扬剧的弱项,在传统扬剧中,不太注重武功武戏,扬剧中很少有武功出名的演员。而那时的戏校里,有很好的京剧武功教师在向学员传授武功,他想:我一定要把握机会,多学点武功本领。他练起功来有超常的毅力、耐力,特别自觉刻苦,从来不要人督促。当时戏校有句流行语:“要找李政成,不在宿舍就在练功房”。
他的启蒙恩师岳小亭、魁惠虎老师对他的要求十分严格,常常在下午或晚上为他“开小灶”,把一出出武戏中最精彩的高难度动作“拆零件”让他单练,几十遍上百遍地做。每到寒暑假,热心的武功老师也放弃休息陪着他练功。李政成是个学艺的有心人,在假期中别人去游玩了,他却到外地去拜师学艺,请名师给他指点武戏。李政成用他扎实过硬的武功,为观众奉献了许多耳目一新的扬剧武戏,有《界牌关》、《周瑜归
天》、《杀嫂斗庆》……
李政成在演出的排练中曾3次受伤。但是每次出院后,他的练功却更加刻苦了。他在戏校白天练“朝天登”,晚上睡觉时又把受过伤的一条腿拉到头顶上,一年多他就用这种奇怪的姿势睡觉。
“不经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1988年,19岁的李政成怀着受伤后忐忑的心情再度来沪亮相,参加苏皖沪扬剧广播大赛。功夫不负有心人,李政成一举夺得此次大赛的“白玉兰”金奖。
李政成第三次受伤是1994年,在上海演出《打金砖》,在做高难度动作转体540度,接着一个整掼“僵尸”时,他摔倒在地,腰椎骨折。他不得不躺在病床上休息了3个月,恢复以后,他坐下来腰杆笔直不能活动,有两三年的时间连走路都比较困难。
这样严重的后遗症让李政成一度心灰意冷,武功不能练了,戏不能唱了,他就去练唱歌,他练成了江苏省十佳歌星之一。他创新翻唱的《板桥道情》,淡泊清新,既保持了扬剧的韵味,又能和现代观众的审美情趣合拍,中央电视台还播放了这个节目。
但是李政成的心始终没有离开过扬剧舞台,2000年,他又尝试着努力使自己的状态渐渐地恢复过来。因身体受伤,有些大的动作不能继续做了,他开始朝文戏方面转向,去研究唱腔、塑造人物,在武戏文唱上找回自我。
李政成和他的妻子葛瑞莲同在一个剧团当演员,他自己还是扬剧团的副团长。由于演出市场的不景气,他们的工资打了折,但他却带领全团的人守住清贫,一心一意把扬剧当着一个事业来做。有人说:你在这个团里,又当主要演员,又是副团长,这么重的担子,工资却这么低,你图的是什么?李政成说了两个字:“快乐”。曾有两个企业老板看中了他的开拓精神,邀请他去工作,许他年薪10万元,他也一点没动心。他说:“自己已经学了扬剧,就要痴心不改爱它一辈子,扬剧从小就融入了我的生命之中!”
李政成是扬州市扬剧团的主要演员,1969年出生,从艺已28年。他嗓音高亢、扮相俊美,文武俱佳、戏路宽广,被誉为“扬剧王子”、“当今扬剧头牌武生”,还被上海观众评为“东方戏剧之子”,成为扬剧新生代的领军人物。
1986年,李政成第一次到上海献艺,那时他17岁。首场演出文武老生戏《打金砖》,一下子技惊四座。戏演完后连谢了7次幕,依然欲罢不能。第二场表演的是《挑滑车》,这是一出武生戏,在南方各地方剧种中实属罕见。就连上海京剧院的武生名家李仲林在闻讯而来。李先生看了戏后,对李政成过硬的功夫和艺术天赋大加赞赏,认为他过硬的基本功在京剧行里都不多见。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李政成在扬剧艺术上迈向更加成熟的境界。他演史可法,他发挥自己“武戏文唱”的特色,用丰富饱满的艺术语言,细腻地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成功塑造了民族英雄史可法的光辉形象。去年年底,李政成带着全新大戏《史可法》和一组精彩折子戏,在首都长安大戏院的舞台上展示他的扬剧艺术风采,这也是李政成为申报个人“梅花奖”的一次极为精彩的亮相,获得了戏剧界的元老和同行及观众的称
赞。
李政成在舞台上赢得了观众的鲜花的掌声,顺首往事,二十多年来,他为扬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洒下了无数辛勤的汗水,走过了一条曲折不平的求索之路。
(二)8岁登台唱戏
李政成出身于扬剧世家,父母都是扬剧团的主要演员,母亲李开敏是著名的扬剧表演艺术家。1976年,扬剧团排演《蝶恋花》,李开敏扮演剧中的女主角杨开慧。团里要物色一个小演员扮演毛岸英。导演让放学回来的李政成和团里的小学员一起试戏,没想到李政成很有灵气,演得倒比学员像,一下子就被导演看中了。
8岁的李政成就这样第一次登上了扬剧舞台,并由此开始了艰苦的舞台生涯。他跟着扬剧团一起跑码头到处演出,剧团就是他的家。
11岁时李政成进入了扬剧艺训班,开始了一个人的独立生活。他在艺训班里呆了3
年,后来艺训班改成“扬州戏校”,他又继续学习了4年。这里有艺术教师,也有文化教师,他前后度过了7年正规化的“科班”生活。
(三).梅花香自苦寒来。
在戏校学习的李政成朦胧地感觉到:武行是扬剧的弱项,在传统扬剧中,不太注重武功武戏,扬剧中很少有武功出名的演员。而那时的戏校里,有很好的京剧武功教师在向学员传授武功,他想:我一定要把握机会,多学点武功本领。他练起功来有超常的毅力、耐力,特别自觉刻苦,从来不要人督促。当时戏校有句流行语:“要找李政成,不在宿舍就在练功房”。
他的启蒙恩师岳小亭、魁惠虎老师对他的要求十分严格,常常在下午或晚上为他“开小灶”,把一出出武戏中最精彩的高难度动作“拆零件”让他单练,几十遍上百遍地做。每到寒暑假,热心的武功老师也放弃休息陪着他练功。李政成是个学艺的有心人,在假期中别人去游玩了,他却到外地去拜师学艺,请名师给他指点武戏。李政成用他扎实过硬的武功,为观众奉献了许多耳目一新的扬剧武戏,有《界牌关》、《周瑜归
天》、《杀嫂斗庆》……
李政成在演出的排练中曾3次受伤。但是每次出院后,他的练功却更加刻苦了。他在戏校白天练“朝天登”,晚上睡觉时又把受过伤的一条腿拉到头顶上,一年多他就用这种奇怪的姿势睡觉。
“不经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1988年,19岁的李政成怀着受伤后忐忑的心情再度来沪亮相,参加苏皖沪扬剧广播大赛。功夫不负有心人,李政成一举夺得此次大赛的“白玉兰”金奖。
李政成第三次受伤是1994年,在上海演出《打金砖》,在做高难度动作转体540度,接着一个整掼“僵尸”时,他摔倒在地,腰椎骨折。他不得不躺在病床上休息了3个月,恢复以后,他坐下来腰杆笔直不能活动,有两三年的时间连走路都比较困难。
这样严重的后遗症让李政成一度心灰意冷,武功不能练了,戏不能唱了,他就去练唱歌,他练成了江苏省十佳歌星之一。他创新翻唱的《板桥道情》,淡泊清新,既保持了扬剧的韵味,又能和现代观众的审美情趣合拍,中央电视台还播放了这个节目。
但是李政成的心始终没有离开过扬剧舞台,2000年,他又尝试着努力使自己的状态渐渐地恢复过来。因身体受伤,有些大的动作不能继续做了,他开始朝文戏方面转向,去研究唱腔、塑造人物,在武戏文唱上找回自我。
李政成和他的妻子葛瑞莲同在一个剧团当演员,他自己还是扬剧团的副团长。由于演出市场的不景气,他们的工资打了折,但他却带领全团的人守住清贫,一心一意把扬剧当着一个事业来做。有人说:你在这个团里,又当主要演员,又是副团长,这么重的担子,工资却这么低,你图的是什么?李政成说了两个字:“快乐”。曾有两个企业老板看中了他的开拓精神,邀请他去工作,许他年薪10万元,他也一点没动心。他说:“自己已经学了扬剧,就要痴心不改爱它一辈子,扬剧从小就融入了我的生命之中!”
(责任编辑:汤玉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