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下去怎么行啊?我想通过一个别的渠道,让更多的受众了解越剧,接受越剧。”
——茅威涛
茅威涛 中国越剧创新进程中的代表人物之一。国家一级演员,尹派第四代弟子,现任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团长。
新华网浙江频道10月3日电 2008年8月7日,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上,漫天的桃花瓣纷纷落下,那个白衣胜雪的梁兄在飞舞的花瓣中牵着英台的手,笑容灿烂地向观众款款走来,“他”双手抱拳,向乐队示意,向观众致敬。
观众们经久不息地鼓掌,“茅威涛”的名字在观众席中一轮轮地被呼唤。一身戏,三度梅,满庭芳,茅威涛用自己多年的坚守和创新,再一次证明了自己。新版《梁祝》又一次在越剧的历史长河中成了永恒的经典。
《五女拜寿》:叛逆的继承者
到明年,茅威涛的越剧生涯刚好满30年。40多年前的8月8日,茅威涛出生于浙江桐乡,度过17个春夏秋冬后,她离开了故乡,前往杭州。
在西子湖畔生活了二十多年的茅威涛,绝大部分时间,都是与越剧相伴。虽然已经有过三次在国家大剧院演出的经历,但回想起自己第一次进京演出,茅威涛还是激情澎湃。
“那是1984年,小百花已从香港演出归来,《五女拜寿》的剧目已享誉海内外。作为国庆35周年的献礼,国家文化部邀请了两个团到首都进行专场演出,小百花很荣幸成了其中的一个。”
这一次进京演出,确立了小百花在越剧界甚至整个戏剧界不可替代的位置,同时,“五朵金花”也悄然绽放。那一刻,茅威涛对自己以及越剧的未来充满信心。
80年代时,文化艺术贫乏,当越剧演员不仅意味着捧到了铁饭碗,而且走到哪里,都是众星捧月的对象。
虽然所有的演出都只是一味地模仿,学尹派像尹派就是她学习的目标,但好强的茅威涛在骨子里是不服的。
“在接触到一些朦胧诗集、伤痕类文学,捕捉到一些哲学知识之后,作为文艺青年,我的内心和当时的愤青一样,已变得叛逆。”茅威涛开始了对越剧的思考。“越剧干嘛要坚守传统?能否加入点其它艺术形式?……”但这样的想法,最多也只是一闪而过,在当时的越剧大环境中,这样的改革是不现实的。
但茅威涛意识到:一个演员总是跟在老师后面,不会有出息,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对流派有所发展,形成自己的风格。茅威涛心里很清楚:自己要不断前进,必须在事业上有所创新。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