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今晚武汉剧院开演

对武汉戏迷来说,如今的越剧界,没有哪个名字比茅威涛更响亮,也没有哪个身影比她在舞台上更挥洒自如,她就是越剧世界里的超级偶像。今晚起至周四,茅威涛带领她的团队将在武汉剧院演出《梁山伯与祝英台》,周末与周日还将演出《陆游与唐琬》。昨日,为演出抵汉的茅威涛,没有舞台上的华衣锦服,只有一派亲切。话题与演出相关,也与一个艺术家取得一些成就后,外界必将提出的要求,如戏曲的创新与发展相关。承受关注多年,无论传承还是创新,茅威涛都交出满意答卷,作为真正适用“扎根越剧”这一表述的艺术家,假以时日,甚至可以大师称之。

如何“化蝶”,导演思考了10年

长江商报:这些年,您多次来汉,像走亲戚,说明武汉戏迷还算懂戏?

茅威涛:“小百花”和我都曾来汉多次,1995年演《西厢记》,1998年《孔乙己》全国巡演,武汉是演出效果最好的城市之一。前两年,团里新生代来演过两次《春琴传》,今春我和陈辉玲来演过《陆游与唐琬》的一折。武汉确可称拥有成熟的越剧演出市场,戏迷也相当懂戏。

长江商报:您这次演出的《梁祝》,据说有诸多创新?

茅威涛:首先是在理念上。创作之初我们就确定要“规避颠覆,谨慎重述”。重述,就是用现代的舞台演绎方式呈现“梁祝”爱情的经典记忆。理念确定后才是技术上的。如剧本在原版基础上怎样剪裁调整,舞美如何呈现,表演以写实还是写意为中心,音乐怎样调整等。至于具体的,我想,进剧场观看的武汉观众更有发言权。

长江商报:据说扇子在《梁祝》中的巧妙应用堪称亮点?

茅威涛:《梁祝》从晋朝传下来,任何一个中国人都不会对它陌生。上世纪袁雪芬等创作的老版越剧《梁祝》有过非常经典的处理。我们在这一版本上做了剪裁和加工,如“三年同窗”原版里只是过场戏,我们改成一整场,给两人相爱做了更深厚的情感铺垫,令观众不会突兀。而很多剧种,包括影视、舞台剧演绎《梁祝》化蝶,都喜欢让主演穿起蝴蝶服装。新版《梁祝》没这么做,导演和我们都认为,“化蝶”是民间对这个爱情悲剧结局的浪漫化和理想化,戏走实了就会失去这份写意的美。“化蝶”如何处理,导演思考了10年,最后决定用戏里承载着“梁祝”爱情和命运的两把折扇取代满场的蝶衣。近百场演出证明,这样的处理非常有渲染效果。

老魏老魏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

长江商报:越剧很美,许多人很热爱它,而您这代越剧人也一直在为争取年轻受众努力?

茅威涛:这些年“小百花”致力于让受众更年轻化,2005年建立“爱越俱乐部”,现有数百会员,大多是高校学生,来看戏,他们甚至不愿错过走台。团里很多年轻演员都有粉丝团、贴吧等,这些时尚的网络阵地都是年轻戏迷为她们制作的。有次在上海,一批年轻人在剧场为我们的演员魏春芳——这次《梁祝》B组梁山伯扮演者,打出“老魏老魏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的条幅,我挺开心,说明工作没白做。我相信,只要是和现代观众的接受方式和审美习惯相一致,就一定不会有太大接受障碍。不过,我们仍需更多年轻人走进剧场,感受体验剧场艺术。这是个庞大的工程。

长江商报:说到年轻受众,您似曾对白先勇《牡丹亭》有所感慨?认为白先勇的标记淡化了昆剧的标记。
茅威涛:要说青春版,《五女拜寿》才是鼻祖,既是原创戏也是年轻人来演。说到进高校,小百花做了13年进高校的活动,口号是“到一个城市进一所大学”。当然,现在是以点击率、收视率作导向的时代,台湾人经营理念更好,而大陆剧场在经营上多受体制约束。《牡丹亭》和赖声川的话剧,都有台湾人的标签,显得时尚。我欣赏赖导的艺术和经营理念,他们作品中涵盖的人文追求很好。但就技术而言,大陆导演更高明。我们需要有好的导向,需要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以打破标识。

长江商报:您的努力也使有评论称,您的存在超越越剧本身而成为引人注目的社会公众人物,您认可吗?
茅威涛:我曾有过很“矫枉过正”的阶段,希望用自己的标新立异吸引更多目光关注越剧。我想,如果我能称得上“引人注目的社会公众人物”,我希望这些“目”也都能更关注我和同仁们一直坚守的越剧事业。

越剧创新有两个底线不能变

长江商报:据了解小百花艺术中心正在建设,拥有一个剧场,对一个剧团或者一个剧种,意义非凡?

茅威涛:艺术中心凝聚了我和团里很多精力,建成后也会带来巨大回报。国外很多剧团都有自己的剧场,很多演出份额是在自己的剧场里,这对演出市场的规范和观众的培养,对文化品牌的打造和升华,都有重要意义。
长江商报:在您看来,戏曲创新的原则和底线是什么?

茅威涛:2006年越剧百年时,我曾说,越剧创新有两个底线,一个是“嵊州官话”不能变,一个是基本唱腔不能变,其它都可以尝试。就像当年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曾提出“移步不换形”的理念,在今天的环境里,是否可以做些“移步换形”的工作。我希望“小百花”呈现给观众的是一个综合的现代剧场艺术,里面可能包含着具有现代人文意义的文本,精美时尚的舞台,艺术家的精彩技艺,“旧中创新,新中有根”,我会顺着这条道路走下去。

长江商报:您女儿曾在浙江一档电视节目中,表现出戏剧天赋,您是否愿意她将来成为接班人?

茅威涛:我是个开明的母亲,只要女儿喜欢,我一定会全力支持。2006年的时候她还能演《梁祝》里的十八相送,她现在突然不喜欢了,不过她显现出了艺术细胞,又是女生,看样子我还有希望。

◆看点

祝英台就是个辣妹

对中国人都熟悉的《梁祝》故事,茅威涛及其团队选择这一题材的同时,也做出了极大创新,昨日,就这出戏她向本报读者阐述了四大看点。

A 文本上不颠覆

详解:祝英台放在今天就是个辣妹,她的性格正好和梁山伯互补。新版里除过求学、结拜、相会段落外,我们新加入“高山流水”等,都是在原版反封建的母体及原有框架上,梳理出新东西,解释为什么梁会爱上祝,为两人感情戏做了多处铺垫,如十八相送的戏改为对三年同窗的回忆。采用现代人叙述情感的方式,也是对文本的补充。

B舞台回归传统

详解:老版《梁祝》将中国戏曲说故事这点运用到极致。但我们这次的舞台上,看不到假山假石这样的背景,而回归到最传统的一桌一椅上。

C蝶而不见蝶

详解:相对过去,穿上蝴蝶图案的衣服扮蝴蝶,我们用扇子呈现意向。梁祝捕蝶时,将扇子不停“捕”和“放”,尽管满台没出现一只蝴蝶,但足以让观众心动,也就此表现出中国戏曲美学的写意,这点很让人骄傲。
D 背景音乐的回归

详解:国人都熟悉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但很少知道原作者是受越剧启发而创作。这次,我们让它回归到越剧《梁祝》,让观众在欣赏中恍然大悟,哦,原来这段是表现抗婚。

◆花絮

茅老师是个潮人

黑T恤,白色帽子,外加手上的水晶和时尚手表,舞台下的茅威涛很潮很亲切,而当她谈起剧团规划等话题,则顿生气场。

潮看《越狱》和《欲望都市》

茅威涛不是一般的潮。昨日她自曝,常察觉落伍,担心对年轻人太陌生,于是常看大热的《越狱》和《欲望都市》等。她笑称:“我年轻时也学迈克尔·杰克逊、麦当娜跳舞,跳得还不错呢。”不过,前不久有人跳着钢管舞来考小百花剧团,还是把她给雷到了,“现在的年轻人总觉得一夜之间可以成为什么,实在很可怕”。

嘲排练场上听老公的

喜欢茅威涛的人,都喊她茅茅,昨日与她一起接受采访的董柯娣和洪瑛也不例外。当然,她们也常喊她茅团或才女,被她们称为才子的则是茅威涛丈夫郭晓男。提起丈夫,茅威涛赞不绝口,“郭导和小百花没行政关系,但他爱艺术和戏剧,为此放弃过很多次影视机会,我很欣慰”。至于大家都很关心的排练场上两人谁是老大,她自嘲说常为戏吵架,但最后还是“听导演的”。

另据了解,小百花剧团下月将在南京参加第31届国际戏剧节,今年下半年,该剧团还将主推3-5部青年演员的戏。(记者 王瑾)

(摘自 《长江商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