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晚报讯 昨晚,第九届全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浙江赛区选拔赛决赛在嘉兴中山影城落下帷幕,8个金奖和2个特别奖的省戏曲“小梅花”幸运地被选送参加全国少儿戏曲“小梅花”大赛,秀城实验小学9岁的王凌玲和桐乡第一实验小学11岁的房莹琪双双摘得金奖,有望冲击本届全国戏曲“小梅花”。
嘉兴的小“大腕”
“未见先帝血泪抛,一见先帝心如绞。先帝呀……”在昨晚的浙江赛区决赛颁奖晚会上,王凌玲3次登台,分别表演根据《三国演义》改编的越剧选段《北地王·哭祖庙》、越剧《九斤姑娘》和参与表演越剧《粒粒皆辛苦》,成熟的表演给观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其实,今年9岁的王凌玲在嘉兴戏曲界早已是个“腕儿”了,从4岁开始随奶奶哼唱越剧,隔年后,又师从嘉兴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於嘉,5年来先后夺得第二届全国电视“希望之星”大赛少儿戏曲组“十佳”、团省委举办的浙江省“学唱家乡戏”一等奖、全国“民族杯”戏剧票友大赛铜奖……
王凌玲的奶奶说,小时候,孩子老拉着她讲故事,可脑子里的故事没几天就说完了,于是,奶奶就唱越剧来哄王凌玲,“可没想到,孩子还挺爱听的,有时还跟我哼唱,过了一段时间,王凌玲不听故事了,反而吵着要唱越剧。”于是,奶奶找到市群艺馆音乐舞蹈老师於嘉,请她指点,就这样,王凌玲一直跟随於老师学习戏曲表演。
2002年,获得“希望之星”大赛“十佳”后,王凌玲在社区、街道,班级、学校的名气“飙升”,只要有什么庆祝活动,她的越剧就成了“保留节目”,一些商家的促销活动也请她“捧场”,甚至桐乡菊花节文艺活动也把王凌玲请过去表演越剧。
各种场合的锻炼,使小凌玲的唱腔逐渐成熟。去年,她过关斩将,凭借《九斤姑娘》拿到了第八届全国少儿戏曲“小梅花”大赛入场券,可在比赛前几天却不幸生了场病,最终小凌玲只拿了个二等奖,与心中最高的目标———全国“小梅花”称号无缘。
这些天来,勤奋刻苦的小凌玲做完作业后,就亮开嗓子唱。其中一个细节,很让人感动:王凌玲在《北地王·哭祖庙》中饰演的刘谌需要盘头,每次盘头,要把假发勒得很紧,第一次预演的时候,小凌玲竟被勒哭了。可这两天浙江赛区决赛时,为了演出假发不掉下来,王凌玲主动叫老师把她的假发勒紧点。“这不,晚上回去时,孩子脑瓜上都留下一个很深的印痕。”王凌玲奶奶心痛地说。
对于两个月后的全国少儿戏曲“小梅花”大赛,小“大腕”信心十足。
送戏下乡的“名角”
昨晚,嘉兴的另一名金奖获得者房莹琪也以独特的嗓音,出色表演越剧《红楼梦》选段《金玉良缘》,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今年11岁的房莹琪在桐乡算得上是送戏下乡的“名角”了。虽然起步稍晚,八九岁时才从声乐转唱越剧,但凭借独特的嗓音和准确的吐字,时间不长就唱起越剧中高难度的“徐派”唱腔,而且唱得像模像样。
小莹琪的母亲说,桐乡第一实验小学百年校庆时,班级组织了一个越剧节目,叫一直学声乐的房莹琪试一试,“没料到,这个节目在学校反响很好,这使孩子最终走上了戏曲之路。”那次“大发现”后,小莹琪母亲在桐乡戏剧团请了个教师,专门教小莹琪唱越剧。而小莹琪对越剧也很感兴趣,每次放学回家,就亮开嗓子唱越剧《梁祝·十八相送》、《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等选段,她每次一开唱,邻居们或站在窗口,或赶到房莹琪家,听她的演唱。
久而久之,小莹琪的大名在社区响了起来,社区有什么文艺汇演,都请小莹琪“出马”,给大伙来段越剧。其间,小莹琪还喜欢和群艺馆的叔叔、阿姨们一起送戏下乡。每次下乡时,只要小莹琪登台,村民们总是涌过来,看她的表演。“出去的次数多了,原本内向的小莹琪胆子变大了,唱腔也得到了锻炼。”小莹琪的母亲说,自从去年小莹琪夺得了第五届全国电视“希望之星”大赛少儿戏曲组“十佳”奖后,小莹琪下乡送戏的机会越来越多,可以说是个“名角”了。
小莹琪最崇拜从桐乡走出去的戏剧家茅威涛,她把茅威涛的一盘亲笔签名VCD光盘当作宝贝,每次听完后,都小心翼翼收好。小莹琪说:“茅老师是我的偶像,如果能见到茅老师,该多好呀。”
“小莹琪像其他同龄的小女孩一样,也追心目中的明星。”小莹琪现在的指导老师葛幼英说,房莹琪是这么多年来桐乡第一个被选送参加全国少儿戏曲“小梅花”大赛的,目前,嘉兴已有8朵“小梅花”,其中7朵都是她培养的,希望今年桐乡也能花“开”一朵。(记者
邓钰路)
(摘自 《南湖晚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