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雨后的正午,在山城长汀蜿蜒盘旋的古城墙旁,在古香古色的朝天门城墙上,时常会传来空灵优美的越剧演唱与器乐伴奏。歌声悠远飘逸、婉转缠绵,配上慢按的云板、慢打的鼓点,悠扬的丝管缓缓响起。如梦如泣的吴侬软语,通过连绵的雨帘,飘荡在空荡的卧龙山上,飘散在波涛荡漾的汀江边畔,仿佛一幅美不胜收的汀城山水图。
山城的人们和越剧有着不解的历史渊源。当年从浙江招募来阵容庞大的越剧演员队伍,曾经在全省名噪一时。多少人的童年记忆是在乡村空旷的露天广场,骑在大人的肩上一边听越剧,一边数星星,或者在爆满的汀州剧院里,一边摇头晃脑,一边跟着哼几句越曲。
山城的人们质朴深沉,崇尚真性情。他们聆听越剧,不仅钟情于她精美典雅、悲怆凄婉的歌词文藻,明快洒脱、起伏回落的江南曲调,更痴迷于那些清美甜润、醇厚脱俗的独特唱腔,塑造出一个个恬静淡雅、美丽动人的女子形象,演绎出生与死、爱与恨、悲情与欢歌,以及人世间的真善美。长汀人情感细腻,爱憎分明。他们同情越曲中多愁多病多猜疑的林妹妹,怜惜那温柔善良、双目失明的莫愁女,憎恨那拆散鸳鸯、害死仲卿兰芝的焦母……
最让长汀人憧憬的还是越剧中一个个动人的传奇和一曲曲美好的人生愿望。在《西厢记》、《柳毅传书》、《追鱼》以及《白蛇传》里,落魄的书生不仅能遇到心中所爱慕的千金小姐,甚至能相逢龙女、鱼精与蛇仙。在历经波折之后,天上人间,有情人终成眷属,这种大团圆的圆满结局给长汀人民宁静淡泊的山城生活带来了阵阵暖意和无限的遐思。
多少年来,越剧如春风细雨般,融入了一代又一代山城人的情感生活。如今,听着越音长大的长汀人已近不惑之年。在经历了千里跋涉的疲惫、体验了荆棘扎过的伤痛、在雾霭独行中惆怅过、在望断天涯路时徘徊过的他们,虽然再难得一睹越剧的舞台表演,却更加忘不了那清新悠扬的丝竹之声,忘不了那草长莺飞、风疏雨骤的越曲世界。
越剧成为山城人“风前的横笛”。冬去春来,在三元阁、朝斗岩、龙潭公园、卧龙山前,在长汀山城的每个角落里,每个清晨,无论刮风下雪,只要不是大雨滂沱,你都能看到一群群热爱艺术的越迷们,背着乐器,带着歌谱,从“当当”的慢板开拍,山城就被带进了依依呀呀的越剧天地中去了。
卧龙山上、长寿亭边,就活跃着这样一群年过半百的戏迷们。主胡老李曾经是当地剧团的领奏,人们亲切地称他为“李团长”。他个头消瘦,一把二胡不离手。演奏到情深意切时,他一脚架着二胡,一脚不忘踩击鼓点,宛然沉浸于戏境中了。另一位二胡手老陈,脸上总是带着憨憨的笑。他兴趣广泛,几年来虚心向儿子请教,不但学会利用电脑查找大量的越剧歌谱,还查阅了中国古代才女苏惠的诗作,撰写了《苏惠国文诗<璇玑图>诗解》的评论文章。鼓板手老孟是难得的越曲清唱的男性爱好者。几乎每首名剧他都熟记于心,并演唱得深情并茂。闲暇时,他为大伙翻印歌曲,整理歌本。只要能听到越剧,他的心头总是美滋滋的。
就这样,每天晨练的人们总能在层层山峦中听到清美甜润的越音。不少人放缓脚步,边走边欣赏;更多的人被音乐所吸引,踏着石子路一路寻来,也亮开嗓子过一把越剧瘾。只是今年的5月的那几天,卧龙山上的越迷们没有唱戏,他们在亭边饮茶说话。有人问起,李团长郑重地回答:“这是全国哀悼日。我们要为汶川地震的死难者默哀。”不仅如此,他们还自发筹钱筹衣,甚至捐出心爱的越剧歌本寄到灾区,以表全国同胞心心相连的血脉之情。
这就是越剧的魅力,她让人的心灵变得柔软细腻、纯洁善良;这就是山城热爱生活、追求艺术的越迷们,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生涯中,他们不仅把优雅的越音传承下来,更将以人为本、善待众生的越剧精髓发扬光大。
听,烟雨迷蒙中,汀州古城又飘来如泣如诉的越剧。近得似雾里看花,远得像水中望月,朦胧得令人平添几许忧郁,悲怆得让人感觉地老天荒的沧桑。哦,人生如越剧。[作者:王英]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