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采风,越剧旦角流派“金派”的创立者,吸收施银花、范瑞娟、傅全香等各家精华,自成一格,在《盘夫索夫》和《碧玉簪》中塑造的严兰贞和李秀英被冠上“活兰贞”、“神秀英”的名字。

5月底,“越剧黄金”系列活动将在逸夫舞台举办:其中包括5月29日,明星版《盘夫索夫》;5月30日,艺海聚沙――黄沙导演艺术专场;5月31日,岁月留金――金采风越剧艺术专场。

从“堂中饭”开始艺术生涯

金采风从事越剧事业已经六十多年了,她从小就喜爱越剧,时常跟随祖母去看戏,甚至一个人偷偷溜进剧场,就在家对门的同乐戏院里,这个“小越剧迷”饱览了当时上海几乎所有越剧名角的拿手好戏。回到家里,就把大床当舞台,被单代水袖,经常学着唱起来、演起来。父亲去世后,家庭经济发生了困难,十五岁那年,她终于考进了雪声剧团越剧训练班,怀着诚挚之心盼望拜师学艺,可老师们为生活所迫,整日忙于应付排练,无法辅导她,训练班开了几次课就停掉了。二十多名学生相继离去,最后只剩下金采风等三人,留在剧团当了龙套演员,唯一的报酬是在日夜场之间吃一顿 “堂中饭”:“当时,我也曾有过傍徨、动摇,但终因丢不下自己心爱的艺术而坚持了下来。 ”

连琴师也入戏

1949年,金采风参加了上海市第一届地方戏剧研究班学习,不久,又随团参加了华东戏曲研究院实验越剧团。这期间,她学会了《盘夫索夫》、《杨八姐盗刀》、《拾玉镯》、《碧玉簪》等一批剧目,六十年代初,又参加了彩色戏曲片《红楼梦》(旧版新版)、《碧玉簪》的拍摄。

作为被公认的 “金派”越剧创始人,金采风自己谦虚地说:“流派不是创造出来的,是人们从我的表演中总结出来的。 ”为了学得一技之长,早年她除了跑好龙套外,一有机会就站台角听戏、学戏、偷戏,回家后再一一记到自己的小唱本上。随后的电台播唱,一个人唱两三个角色,为她在唱腔上的不断创新又提供了源源不断的 “素材”,“先要把各个流派学像,然后才是发挥,听过的东西要记在脑子里,评剧、京剧都可能为拿捏人物制造灵感。 ”

一位戏迷朋友收藏了一张金采风和陆锦花搭档演唱的 《盘夫索夫》的78转粗纹唱片,他透露,“那个年代只能关上门窗在家偷偷听,之后我妈妈把唱片拿到单位广播室,请广播员放给大家听,那帮老阿姨们听得连呼过瘾,逼着广播员一遍遍滚动播放。金、陆的配合,天衣无缝唱做俱佳,连琴师也入戏了,拉得摇头晃脑。 ”

情深意切“夫妻档”

已故著名戏剧导演黄沙是金采风的爱人,久演不衰的 《梁祝》、《西厢记》、《追鱼》、《碧玉簪》等经典剧目均出自他手。金采风与黄沙相濡以沫的家庭与艺术生活经历被许多人津津乐道。便利的“夫妻档”让两人有着非同寻常的默契。

遇到琢磨不准的角色,金采风会先唱给丈夫听听,“因为夫妻关系近,也好提意见,(我唱得)高了低了,好听不好听,他都会帮我指出来”。黄沙的“鉴别”给了金采风莫大的帮助,默契的“夫妻档”也让她“更容易体会到不同的唱腔应该有的韵味和意味”。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