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何占豪,大家想到的自然是中国音乐史上那首经典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作为缔造者之一,何占豪却觉得这首他27岁时候创作的《梁祝》给他带来了“一生的遗憾”——别人只知道他创作了《梁祝》,何占豪=《梁祝》,仅此而已,而他创作的二胡协奏曲《别亦难》、《乱世情》,古筝协奏曲《孔雀东南飞》等作品就成为了这种遗憾下的“牺牲品”。
7月30日,由杭州生活频道和杭州红星剧院共同主办的何占豪越剧交响音乐会将在杭州红星剧院首演,昨天他谈了一下越剧交响音乐会和他对越剧改革的一些想法。

以交响乐的形式将越剧立体化

越剧交响音乐会,听上去感觉怪怪的,中国的土特产越剧与西洋舶来品交响乐之间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发明这个中西结合概念的是何占豪,“以本土的越剧作为语言,以外来交响乐作为体裁,以民族管弦乐作为载体,所打造出的艺术形式。”何占豪用这样三句话来形容这个越剧交响音乐会,“越剧是一种单线条的艺术形式,交响乐是全世界音乐的最高形式,如果把越剧配上器乐、声乐等伴奏形式,将更加丰富越剧的内容,使单线条的越剧变得立体化。”越剧交响音乐实际就是一种越剧的改革形式。 这样做的好处非常明显,不仅可以赋予越剧新的生命力吸引更多新的越剧迷,而且可以把“喜欢越剧和喜欢音乐的听众吸引到一起来”。当然,这样做也是有风险的,“越剧交响音乐会不能变成‘四不像’。”

我就是要做下里巴人

“不是年轻人不喜欢听越剧,而是越剧要不断的发展符合年轻人的审美情趣。”多年来何占豪一直都是越剧改革的坚定支持者,并从学生时期就开始了有关这方面的探索,有人为改革鼓掌,有人说何占豪是不懂越剧的“下里巴人”,“有人说越剧一定要姓‘越’,我就想问一下是不是越剧的所有调子不变,越剧才叫姓‘越’。”关于尊重老观众的欣赏习惯和吸引更多的年轻越剧迷的问题,一直都是越剧领域争论的一个焦点,“我们应该注意调和新老观众的口味,毕竟,年轻人是越剧的未来。越剧改革不能脱离了传统,但是必须做出一些尝试,什么样的探索都可以,我们可以允许99次的失败,只要有一次成功就行。总之越剧不能味道单一。”
何占豪说他八十年代在香港演出,演出结束观众们鼓掌不让走,他感觉很奇怪,广东的听众听得懂越剧吗?一个年轻听众非常激动地对他说,自己听不懂,但就是觉得好听,觉得越剧音乐特别好听。何占豪说他很期待这次越剧交响音乐会的演出,”特别期待能够有年轻观众喜欢这种新的越剧艺术形式。” (见习记者/董沛文 实习生/沈一闻)

(摘自 《杭州日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