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淮安讯(赵懿 徐丽丽)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似一朵轻云刚出岫。只道他腹内草莽人轻浮,却原来骨格清奇非俗流……”10月28日下午2点多,淮海街道车站社区活动室内热闹非凡,淮海街道越剧团正在这里排练,30多位越剧爱好者或登台演出,或倾心演奏,或仔细聆听……大家沉浸在越剧的美好世界里,欢快自娱。
晚报上刊登启事,成立越剧团别看淮海街道越剧团人数不多,但这个小团体已经成立22年了。“我们这个越剧团成立于1996年6月23日。”提起剧团成立的日子,75岁的老团员蔡秀成记忆犹新,“那时候只是我们几个越剧戏迷自发组织的一个小团体,一晃20多年过去了,大家还在一起唱越剧。”蔡秀成说,当时他们在《淮海晚报》上刊登了一则《越剧征友启事》,没想到引来20多位报名者,就这样越剧团拥有了第一批团员。“来报名的人都是越剧爱好者,因为这一爱好,我们一路相伴,一直走到今天。”20多年来,由于年龄的原因,有一部分人渐渐退出了越剧团的活动,但是也有不少年轻人加入进来。目前,越剧团还有30多位团员,年龄最大的是81岁的马佩芳大姐,年龄最小的是2年前刚刚加入的陈丽君小妹。74岁的袁凤宝是现任越剧团的团长,她告诉记者,剧团能够一直发展到今天,离不开两位专业级的老师,“一位是陈素娟老师,一位是王栋娥老师,她们两位都曾是淮阴市越剧团的专业演员。”袁凤宝说,淮阴市越剧团解散后,两位老师虽然从事了与越剧无关的工作,但对于越剧的热爱一直没有改变,她们也是越剧团的第一批成员。“两位老师将她们毕生所学都教给了团员们,她们教的非常仔细,一个唱腔,一个动作,都不放过。团员们学得也很认真,从唱词到唱腔都在一遍遍地进行练习。在她们的教导下,团员们一板一眼,颇有专业范,像《红楼梦》、《西厢记》这样的大戏演起来也完全没问题。”自掏腰包办好剧团,愿更多人加入一个票友组成的剧团能坚持20多年,十分不容易,谈起个中艰辛,袁凤宝深有感触。“一开始,我们连练习的场地都没有,楚秀园、清晏园的小广场都是我们的舞台。寒来暑往,大家乐此不疲。”后来,车站社区了解到剧团的情况,主动将社区活动室免费提供给他们使用,“我们这才真正有了一个室内的活动场地,再也不怕刮风下雨了。”袁凤宝说,为了让越剧团走下去,团员们自掏腰包,服装自己买,道具自己做,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只为了将越剧传承下去。同时,越剧团还积极参加公益演出。“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我们不仅自己捐款,还组织了一场义演,并将门票收入等义演所得全部捐给了灾区。”此外,街道和社区的活动,通知他们一声,都会热情地来给大家表演;端午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到了,他们走进敬老院,为老人们送上节日的问候……二十多年的越剧团办下来,袁凤宝已经从52岁到了如今的74岁。“岁数越大,我就越感觉到越剧传承、弘扬的急迫性,感到自己应该在这方面做一点事情!”袁凤宝称,现在,在车站社区的支持下,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加入到越剧表演中来,他们的演出也受到了居民的喜爱。“我们还自编自演了越剧曲目《敬爱的总理周恩来》和《唱支山歌给党听》,每次演出总能获得满堂彩。”袁凤宝自豪地说,越剧是一种非常优美动听的传统戏曲,唯美典雅,有“中国歌剧”之称,未来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喜欢上越剧。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