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至10月1日,上海越剧院将在广州黄花岗剧院分别上演经典越剧《红楼梦》和《梁山伯与祝英台》。

据悉,此次来穗演出的新版《梁祝》(右图为剧照)将由著名导演杨小青执导,范、傅流派的优秀传人章瑞虹、陈颖主演,表演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发展,将给观众带来富有青春气息的艺术感受。

千古传奇保留剧目

提起《梁山伯与祝英台》,很多人耳际就会响起凄美动人的旋律。《梁祝》在中国民间传说中,被称作最浪漫的爱情故事,具有很高的文学地位和艺术价值。

不管是小提琴、二胡或者交响乐队演奏的协奏曲,还是在日内瓦会议上轰动全世界的中国第一部彩色艺术电影片,或是最近上演的三宝音乐剧《蝶》,均源于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

上世纪50年代初,越剧《梁祝》曾两度作为国庆庆典剧目晋京演出,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称赞。后来,越剧《梁祝》又出访了前民主德国、前苏联和朝鲜等国家,广受海内外观众赞美,被誉为“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越剧《梁祝》曾获得多项国际国内大奖,包括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剧本奖、音乐作曲奖、舞美设计奖、演出一等奖等。它还被拍摄成新中国第一部国产彩色戏曲艺术片,对音乐与舞剧等创作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几十年来,在各地备受欢迎的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上海越剧院原创性优秀保留剧目,凝结了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张桂凤等老一辈表演艺术家和编、导、音、美专家的创作心血。

精髓不改浪漫加倍

据介绍,新版《梁祝》基本保留了原剧剧情和经典唱段,但在细节处理上作出了适当调整,如增加了梁、祝前生就是蝴蝶的序幕,与尾声《化蝶》相呼应,使故事更为完整,也弥补了原剧前半部分实、后半部分虚的不足;又如对《三载同窗》部分作了适当改编,使之成为全剧的亮点,较原剧对生死恋的奠定更为扎实。

在结构处理上,新版《梁祝》去除繁琐,突出梁、祝生死恋情的情感流程,以此为结构来推动情节的发展。此外,新版演绎的不再仅仅是催人泪下的传统意义上的悲剧样式,而是大悲大喜相间的团圆的悲剧,将得到观众对穿越时空永恒恋情的祝福,使观众悟出人生真谛与真情。

值得一提的是,蝴蝶精灵将是贯穿新版越剧《梁祝》的语汇,全场可见彩蝶飞舞,带给观众美轮美奂的视觉享受。同时,音乐和舞美也经过了重新创作,演员表演吸收、融化了舞蹈肢体语言,整个舞台呈现将更符合现代审美。可以说,新版《梁祝》是质朴的民间文学与浪漫的散文诗的结合,是民俗与时尚的结合。

四大创新更显张力

据透露,在艺术上,新版越剧《梁祝》的主创人员煞费苦心地进行了不少新的处理。首先,保留了原有的精彩折子,文本重点改写了《三载同窗》和《山伯临终》、《英台哭灵》;调整了场次结构,将《访祝》、《逼嫁》并为一场,对《楼台会》有所压缩,《送兄》予以强化,且删去了梁母这一人物。

其次,该剧保留了脍炙人口的流派唱腔和富有特色的伴唱,但对音乐则进行再创作,以新的配器突显情感、渲染气氛、丰富唱腔和表现力,做到既不失原有音乐的基本风格,又糅入现代时尚元素,增强听觉上的审美效果。

再次,该剧舞美艺术重新设计为具有写意风格的布景,在景物造型上不再强调物理空间,全剧所展现的春、夏、秋、冬并非自然性季节,它喻示着人物命运变化历程。服装设计和造型以象征和寓意的手法,强化了色块处理,纹样融入了蝴蝶的图案,并借鉴时装设计与制作工艺,力求体现民俗性与浪漫性,进一步彰显了越剧服装风格特色。

最后,新版越剧《梁祝》在继承前人创作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发展,导演按情感结构而非情节结构处理表演,将《回十八》作为前半场情感的高点,《送兄》作为后半场情感的高点。从前世约定今生缘的思路确定该剧的样式感,剧中以一对蝴蝶精灵作为一种意象,并成为语汇点贯穿于全剧。在序幕、《草桥结拜》、《回十八》、《山伯临终》和《化蝶》等场次中,均出现色彩斑斓的蝴蝶形象,按照戏剧情节要求设计的舞蹈化表演,更使全剧充满了青春、瑰丽的浪漫色彩。

(摘自 《广州日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