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鱼》特聘导演,浙江省艺校教师俞珍珠正在给演员说戏。

  ▲彩排中的《追鱼》“花园”一场。

今明两晚,市区东南剧院将上演大型越剧神话剧《追鱼》。演出者系温州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越剧班的学员,这是她们的毕业汇报演出。

她们是温州越剧崛起的新生代,是本世纪的第一代——振兴温州越剧的希望寄托在她们身上。

薪火传承七八代

越剧的历史虽然只有百余年,但越剧在温州的传播却已有80多年,当时叫做“的笃班”。据越剧界前辈樊迪民先生回忆,“越剧”之名是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后,姚水娟进入上海时才命名的,但我从温州1935年12月13日《瓯海民报》的一则新闻中找到如下内容:“永嘉县(当时的温州市区)南市镇各联合保,自假座县城隍戏院开演女子越剧以来……”可见此时温州已有“越剧”之名称。如果把1936年来温州演出的姚水娟作为温州越剧演员的第一代起算,温州越剧演员已经传承了七八代。

越剧在温州的传播相当普遍。早在1934年冬,新建的温州福禄林游艺场就聘请了嵊县的“龙凤高升舞台”来温州献艺。1936年5月,以姚水娟、姚月旺、周宝奎、邢竹琴、王湘芝等为主要演员的“越升舞台”应福禄林老板徐子卿之邀来温州献艺。抗战事起,许多越剧演员流落温州,她们跋山涉水靠乞讨生活,却在城乡播下了越剧的种子。抗战胜利后,先后来到温州的越剧戏班约有20来个班次。新中国建立后,温属各县如瑞安、平阳、文成、泰顺、洞头、乐清、永嘉等都有国营越剧团,温州市还设置了一团与二团。目前仅剩下温州市越剧团与乐清市越剧团。

温州越剧的观众是一个庞大的群落。新中国建立后,各地的票房组织此消彼长薪尽火传,从来就没有停顿过。其中许多耄耋老人,对建国前后温州的第二代越剧演员如王湘芝、吕爱宝、王道君、陈剑秋以及温州越剧团的老一辈演员如黄湘娟、周鹏奎、陈雪渊、李香琴、小丹桂、赖碧女等依然记忆犹新。尽管她们中的大多数已告别尘寰,但留在记忆中的是她们的技艺与丰采,听人娓娓道来,如数家珍。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