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前,越剧“十姐妹”之一的竺水招等越剧老艺术家来到南京,组建了南京市越剧团,成为当时与上海、浙江三足鼎立的越剧团。如今,中国越剧艺术百年之际,南京市越剧团也迎来了建团50周年的节日。昨晚,由南京市文化局、市文联等主办,市戏剧家协会、市越剧团承办的“越剧流芳——2006中国越剧名家名段南京演唱会”在南京电视台隆重举行。王文娟、金采风、毕春芳、周宝奎等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逐一亮相;活跃在当今戏剧舞台上的竺小招、钱惠丽、赵志刚、陶琪等戏剧表演艺术家纷纷登台演出经典唱段。澳大利亚悉尼越剧团团长秦梦等越剧名票也远道而来,古老而青春的越剧为戏迷们揭开了华彩乐章。

王文娟:孙道临被我甩在后面

由于老搭档徐玉兰此次未成行,越剧《红楼梦》里的“林妹妹”这次落了单。在化妆间化妆时,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王文娟一丝不苟,力求把最美的一面呈现给观众。“还林妹妹呢,老了!”王文娟和风细雨地否认着,也享受着戏迷们在门外满怀激动地守候和不断咔嚓的相机快门声。近看王文娟,并不像年已80岁高龄的老者,忍不住问她保养的方法。“养生?那个我不会,主要是妈妈给我的基础比较好,但自己常常不会保护。”当然,说到秘诀饮食清淡和坚持走路得算两条。饭后和孙道临老师一起散散步,就是他们幸福生活的一部分,“我走路很快的,他跟不上我,老是要抱怨,干吗走那么快!常常是我们俩聊会儿天,我又很快走到前面去了。”

傅全香:竺水招“扶我上轿”

1947年,著名越剧演员尹桂芳、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筱丹桂、竺水招、徐天红、张桂凤和吴小楼,在旧上海的黄金大戏院联合义演《山河恋》,十大名角同台献艺,盛况空前。从此,“越剧十姐妹”的称呼不胫而走。越剧“十姐妹”对中国越剧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昨晚,作为“十姐妹”的代表,傅全香与恩姐竺水招的女儿、南京市越剧团团长竺小招再叙情谊。傅老说,是竺水招“扶我上轿”:“我父母双亡,家里很穷,大姐让我跟她合演《白蛇传》,她不仅让戏给我,让我演白素真,还给我配戏。”

周宝奎:我给徐玉兰师徒牵线

由于出演了《红楼梦》中的贾母、《碧玉簪》中的婆婆,周宝奎被誉为越剧“第一婆婆”。说起来,“好婆婆”周宝奎还是“小徐玉兰”钱惠丽的“伯乐”。“上世纪80年代到香港演出《碧玉簪》,载誉而归,可是一回来单位却劝我退休。我一度很想不开,就要求领导延期三个月。”在杭州看戏散心时,偶然发现了钱惠丽,“她长相好、嗓子好,很像徐玉兰。”当有剧团邀请周宝奎演出《碧玉簪》时,周宝奎就找来钱惠丽一起演出,戏演了两年,钱惠丽也慢慢打出了知名度。“那次在南京军区演出,吃饭时,徐玉兰正好在场,钱惠丽就跪下来拜了师。”

赵志刚:我没遭遇性别歧视

“越剧王子”赵志刚1974年考入上海越剧院学馆,当时班上男生绝对超过女生,一反越剧“阴盛阳衰”的常态。原来当时女子越剧被砸烂,“当时不少老艺术家没有上台的机会,成了我们的保姆老师,袁雪芬老师负责招生,王文娟老师给我们盖被。”直到“四人帮”被粉碎,赵志刚才看到了越剧电影《红楼梦》,才知道那么熟悉的老师原来都是大艺术家。后来女子越剧逐渐兴盛,可是赵志刚却坚持发挥男演员自身的优势,表现女子越剧相对匮乏的阳刚之美。“我没有遭遇性别歧视,只要戏好,观众就会认可。”1984年,赵志刚参加江浙沪越剧青年演员电视大奖赛,是10个金奖获得者中唯一的男性。(张楠 朱恺)

(摘自 《扬子晚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