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三,上海越剧院优秀青年演员、徐派小生李璐彦在逸夫舞台推出“越苑青春风”个人专场,剧场上座率约9成。记得2001年,上海越剧院在共舞台举办“我喜爱的上海越剧新秀评选演出活动”,同样是这批青年演员的演出,却观众寥寥,每场只能收获不到6000元的票款。时隔7年,上海越剧院举办“越苑青春风——10位优秀青年演员系列专场”,陆派小生徐标新一场折子戏专场和一出大戏两场演出的收入竟高达123646元。两相对比,不能不让人感叹,如今上海越剧院的青年演员们,不再是毫无票房价值的“小龙套”,而是具有一定票房号召力和升值潜力的“绩优股”。
明星甘当绿叶
在文艺界,个人艺术专场一般是演员到了比较成熟时才举行的。为了培养青年演员,上海越剧院从去年9月起,以“每月推一星”的频率为10位青年演员举办系列个人专场,并同时推出由这些青年演员领衔主演的大戏。每当青年演员办专场时,那些当红的越剧明星们都成了“垫场”的演员。青年演员在每出折子戏之间需要较长时间换装,越剧院的明星们就自告奋勇地上去“垫着”唱上两段。越剧名家方亚芬成为青年演员专场经常邀请的嘉宾演员之一,她一上台,常常笑着自嘲:“我又来了!”
有了明星的帮扶,青年演员们的专场都获得了不错的票房收益。不仅徐标新、杨婷娜这样出道较早的小生演员票房可观,即使老生演员吴群、蔡燕这样的越苑绿叶,专场演出时票房也业绩不俗,青年老生演员吴群的两场演出,也收获了8万多元的票房。
力扶青年演员
记得七八年前,记者去逸夫舞台观看这些青年演员的折子戏演出,剧场里稀稀拉拉地坐了一二百个观众。2001年,举办“我喜爱的上海越剧新秀评选演出活动”时,戏票只卖10元、20元、30元,一场戏只能卖出6000多元的票,扣除场租费显然要亏本。
这样的亏本买卖,还做不做?当时,钱惠丽、赵志刚等明星的演出,一场戏卖上几万元毫无问题。上海越剧院副院长钱惠丽认为:“总有一天,我们这些明星是要退出舞台的。如果等我们唱不动了,再培养青年演员,肯定是来不及的。”于是,2003年,上海越剧院再度推出“小蝶杯”上海越剧新秀大赛,之后又举办青年演员传统戏展演。经过几年的积累,在2006年“越女争锋——全国青年演员电视挑战赛”上,上海越剧院青年演员们显示出了强劲的竞争实力,吴群、杨婷娜、王清、盛舒扬、李璐彦获得金奖,在10个金奖席位中,上海越剧院的青年演员独占5席。
2007年,上海越剧院推出专门为“越女争锋”获奖演员打造的新戏《情系山河恋》,春节期间在逸夫舞台连演6场,创下了40多万元的票房。没有当红明星、仅有青年演员群体参演,《情系山河恋》也创下了如此票房佳绩。这一市场反应证明了越剧新星们已拥有一定的票房价值。
不断培养新星
举办“越苑青春风”系列专场时,上海越剧院邀请了岳美缇、吴兆芬、张仲年、张佩利、陈钧等戏剧专家为青年演员点评、“把脉”,指出每位青年的优缺点。如同样是徐派小生,杨婷娜和李璐彦风格、戏路并不相同。著名编剧吴兆芬认为:“杨婷娜富有爆发力,演唱有激情,可以在文武兼备的戏路上进行大胆探索;李璐彦嗓音清亮,个头挺拔,扮相俊美,可以多塑造一些儒雅书生的形象。”
下月,在傅派花旦盛舒扬举办个人专场后,“越苑青春风”青年演员系列专场演出将落下帷幕。然而,上海越剧院并没有喘口气,而是趁热打铁,举办2场“明星扶新人”演出,剧院的明星们全梁上坝,为这些刚刚举办完个人专场的青年演员们“挎刀”,将越剧新星们扶上马再送一程。(记者
张裕)
(摘自 《文汇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