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7日,小编在本平台附视频上传了一篇简短的小文《黄美菊和她的〈蔡文姬〉》,第一次真正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这不?发表才不出两天,小编就收到了痴心戏迷张利娟投稿的这篇妙文新作。这是何等可喜悦的大事,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的平台,是有很多有心的越迷在关注,并且不是一般的泛泛的关注,他们也在思考也有探究和回味。
越剧名家黄美菊和她的《蔡文姬》
黄美菊老师凭借新编越剧历史剧《蔡文姬》中的蔡文姬一角获得了第21届中国戏剧表演“梅花奖”,她也是越剧故乡嵊州市的第一位梅花奖演员。在《蔡文姬》中,黄美菊老师凭着她大气秀美的外在形象、韵味浓郁的唱腔、深情酣畅的表演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旷世才女蔡文姬的形象。
本剧可看点很多,黄美菊老师的演绎可圈可点之处更是俯拾即是、不胜枚举。笔者拟从三个角度阐述一下观赏感受:
其一:婉转秀丽地展现浓郁厚重的异域风情
如果《蔡文姬》一剧是实景拍摄,那么大部分的取景应该是在少数民族匈奴地区,那种浓浓的异域风光,观者自可以亲眼目睹。但舞台剧《蔡文姬》居然也给观者营造了这种浓浓的异域氛围,这与黄美菊老师精湛的表演技艺和高超的舞台整体艺术是密不可分的。黄老师用或婉转、或醇厚、或清亮的音色吟唱不同情境下感知到的大漠场景,把观者带入了一片或苍茫荒凉、或明丽开阔、或人景交融的异域风光。用她的唱腔与表演对隐藏的空间背景探微发幽,给观者拓展了想像和审美空间:
1、当蔡文姬刚被掳掠到胡地时,美菊老师用哀婉低沉、凄怆悲凉的声音向我们呈现一片“鸟不拉屎”、茹毛饮血(“日暮天低胡风浩,烽戎万里故国遥。茫茫大漠悲衰草,莽莽黄沙裹旌旄。数月来颠沛流亡阴山道,唯见铁甲与弓刀。夜卧毡帐闻狼啸,日餐腥膻吞血毛”)的落后不开化的蛮荒之地。
2、当左贤王用他对蔡文姬的尊重、理解、放手换来文姬的真情时,美菊老师用“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犹疑神情让我们改变了对大漠的初始认知,“往日举目遍腥臭”的荒漠,此刻变成了既有“斜阳半落雪山后,大漠孤烟上斗牛”的开阔,也有“驼峰载着彩霞走,红妆素裹好个秋”的奇丽。
3、当蔡文姬在胡地“与王爷心相印夫唱妇随”生活了十二年,当“汉家女成了胡王妃”又“生一双小儿女天真俊美”时,虽然心中仍隐隐难去故国情,但此时文姬的心境与初来乍到时相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此时美菊老师的唱演也来了个“华丽的转身”,充满喜气的声腔、绽放华彩的眉梢眼角表明她俨然是一个此地的主人了,透露出对胡地这片风土满满的爱。因为不经意间已经把它乡当故乡了,所以此时大漠不再荒凉,而是充满活力和生机:“敕勒川阴山下草肥水美,牧歌起群山应百鸟飞回。蓝天高绿野阔马蹄声脆,山风暖艳阳照满目春晖。”
4、当左贤王考虑到胡汉民族关系与文姬的内心矛盾,强忍悲痛作出让文姬归汉的决定时,美菊老师以高亢亮丽、深情尽露的声姿表现了文姬对左贤王的感恩与留恋,此刻观者眼中欣赏到的是两人的依依别离,而脑中显现的却已经是文姬把对夫君的爱与胡地的留恋交融为一体的情景:“今别离我的爱还在,为你把清风白云细剪裁。今别离我的心还在,冰心化作雪莲开。今别离我的魂还在,常随那边月驼铃到你梦中来。”左贤王已经与大漠的清景“清风白云”、“雪莲”、“驼铃”紧密相连、合二为一了。
其二:刚柔相济地呈现波澜起伏的情感历程
蔡文姬传奇式的经历、才女的情思注定了她的心路历程的坎坷起伏,黄老师全身心地投入表演了一段历史往事:开幕的惊闻父亲屈死噩耗时的悲痛,被掳掠蛮荒时的迷惘,对左贤王的初始的戒备与后来的心许,母子共游的欢愉,归汉时的欲走想留、欲留终走的家国难两全的无奈。她的倾情演绎带着观者走进了古代奇女子的情感路程。
整部戏的情感历程自然是一波三折的,即使是一个场景也不是平铺直叙的。如蔡文姬在见到父亲蔡邕遗墨时的一场戏,黄老师情渗于戏、以情带戏,用刚柔相济的声腔把悲喜交集的复杂情感尽情充分地展示,真可谓“曲尽其妙”。而观者也是随境而入,大有痛快淋漓之舒畅:
当左贤王向文姬炫耀珍品字卷——“可算是璧合珠联、人间双绝”的“昭君娘娘的诗,蔡中郎的字”时,蔡文姬在胡帐内惊见父亲遗墨时的那种五味杂陈的滋味全在黄美菊老师倾身抚摸诗文的双手的颤抖中呈现了。对诗文的熟悉与敏感又让她迅速意识到诗文的残缺,于是又从异乡惊见父亲遗迹的那种悲喜交织的恍惚状态中清醒过来,恢复了理性。当左贤王要烧死毁坏旷世之作的属下时,蔡文姬的一声“慢”解救了这个左贤王的下属。因为文姬不是用弱女子的哀啼乞求的,而是用才女的才情来搭救的,所以这声“慢”,黄美菊老师喊得中气十足,充满阳刚底气。补写昭君娘娘的《怨旷思维歌》时,因为这首诗“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父兮母兮道理悠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恰恰契合文姬此时的情境与心境,其实文姬的悲苦比昭君有过之而无不及,昭君毕竟是汉胡和亲而远嫁,至少外在是风风光光的,但文姬是被掳掠的,这内在的凄迷又深了一层。在昭君诗的伴唱中,黄美菊老师挥毫起舞,其舞姿优雅、身段飘逸、神色隐伤,可与“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的洛神相媲美,比昭君还凄苦的心境也就在这舞姿中展露无遗。当左贤王要奖赏文姬,文姬提出要字卷,左贤王追问原因时,文姬似是回答左贤王,但更像是借此自诉身世,向天地、时代控诉,其中哀、怨、冤、愤等各种复杂情感喷涌而出,此大段唱词黄老师都用饱含哀怨的腔调用倾诉的形式道出,向左贤王也向观者展示了一个“一腔悲恨冲牛斗,历尽磨难志未休”的才女、励志女形象。
其三:深沉高亢地吐露矛盾交织的内心纠结
蔡文姬是不幸的,生逢乱世、背井离乡;蔡文姬又是幸运的,虽为俘虏,却得王爷为知音,远离乡土十二载终仍能回归故园。但她的幸与不幸都不是直线,而总是相辅相成、相伴而存的,让人闹心呀,也给表演者增加了难度,幸亏有我们的黄老师倾心投入且驾驭自如。最突出的体现在二处“不合常理”(大凡艺术中的“不合常理”之处往往是呈现“至情至理”的重笔)的场景:
一处为,可离开朔漠回归故国时蔡文姬却选择留了下来。“数月来朝思逃离暮想走”,但“临到走时却别有滋味在心头”。刚听到左贤王派人来送她们回故园时,黄老师的神情与唱腔是惊喜交集的;但继而黄老师又吟哦着转为忧愁,因为此时蔡文姬的情感已经发生了变化:对故园的向往渐趋为左贤王的诚心所融化,只是在思逃时不自觉,而临走时却全都清晰涌现。这段唱词黄老师用回味、反思的韵味醇厚的语调展现,悠扬而深情满怀。“岭上雪莲多俊俏,归宗何必洛阳桥”,蔡文姬终于留在了大漠,留在了左贤王身边。
另一处为,不应离开大漠回归故园时蔡文姬却选择了回归大汉。当曹操让董祀迎归文姬时,文姬已经在胡地夫妻琴瑟相合地生活了十二年并育有一双子女,虽然还是心系故国,但是作为一个妻子、一个母亲,是不应该选择归汉的。说文姬因为“故国情家乡恋”而归汉,我内心里是不认可的,一个女人,往往是哪里有家哪里就是家乡。还是左贤王更了解蔡文姬的内心世界:“你回桑梓把汉月拜,继承父志展宏才。”拜汉月固然令文姬心动,但继承父亲遗志把汉书修才应是文姬归汉的真正缘由。“天伦之乐”“故园乡情”“完成父志”之间本是两难命题,让人一定要做出选择本身就是残忍的决定,此段黄美菊老师一改婉转悠扬的声腔,而全用清丽高亢的嘶喊的形式展现,似乎不如此不足以表现那种撕心裂肺的痛。
越剧是唱腔与表演的艺术,也是抒情的艺术,金派名家黄美菊老师倾情投入出神入化地演绎了一曲交融胡风汉月、衔含家仇国恨、屡遭离乱情愁的历史剧,最终她也因此剧而获戏剧界的最高奖项梅花奖,这也可谓是实至名归、众望所归了。
(感谢黄美菊老师提供剧照)
瓯南越音(ounanyy)
编辑:黄建文 杨才发
瓯南越音微信二维码
小编微信:hjw13758862983
ycaifa
投稿邮箱:591074516@163.com
弘扬越剧精神,传播越剧文化。是我们的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
为适应《瓯南越音》平台发展的需要,我们还建有《瓯南越音戏迷联谊群》微信群,凡有兴趣的越友们,敬请您加入本平台标注的小编微信号,我们拉你入群。
如果您是越迷,如果您想及时了解苍平两地越剧演出信息,敬请扫我们平台二维码,并加入《瓯南越音戏迷联谊群》微信群!谢谢!!
您的阅读和分享是对我们平台最大的支持!谢谢!!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