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剧院有一本自办的内刊“大剧院之友”,在2009年的7月号、2009年的11月号和2010年的1月号的封面上,封面人物分别是大提琴家马友友、法国现代钢琴家埃莱娜·格里莫和芝加哥交响乐团指挥家卡尔多·穆蒂。
作为上海城市文化地标性建筑之一,大剧院的风格,向来和这座海纳百川的城市十分契合。交响乐、芭蕾和歌剧等西洋艺术是上海大剧院最主要的营销特色,在他们的内刊上,通常可以读到《英美大型音乐剧的投资盈利模式概述与分析》那种专业性颇强的撰述,也能了解到《悲惨世界》在全球范围举行25周年英国和世界巡演的相关资讯。
但是,今年四月,有望成为大剧院刊物的封面人物,很有可能是几位姓“浙”的地方戏明星。
翁国生、林为林、王滨梅、王锦文等代表浙江戏曲界当下最活跃的几位顶级演员,即将在上海大剧院4月份的“华彩钱塘——浙江舞台艺术精品展演月”,与他们各自的演出团队一起,在上海分别上演越剧《梁祝》、京剧《宝莲灯》、昆曲《公孙子都》、越剧《九斤姑娘》、甬剧《风雨祠堂》和魔幻剧《美猴王》。
地方戏,第一次大规模成为上海大剧院的主角
“浙江军团”这次将以“华彩钱塘——浙江舞台艺术精品展演月”的名义,首次大规模登陆上海大剧院。
这是浙江文艺院团第一次以较为全面的精神面貌出现在上海。上海大剧院院长张哲说,中国的地方戏样式丰富多彩,正是“有这样以浙江戏曲军团为代表的强大的地方文化势力的凝聚”,上海大剧院更有责任,要把地方和民族的优秀艺术力量,通过大上海这个平台展示给地球上更多的观众。
加上地域的接近,江浙沪的戏曲种类早就跨越了微小的语言障碍
一向洋派惯了的上海大剧院,一开始也犹豫着,要不要接纳浙江团队,从而让上海大剧院在这一个月内改造成“全盘中式”。
4月份是上海的关键词,家喻户晓的上海世博会即将由此展开,为借世博东风,为地方艺术搭建平台。上海大剧院由此考虑,可能需要在这个时候,全盘引进那些来自全国的地方戏。他们首先考虑到最临近的浙江。之前,上海的媒体和经营演出的同行都颇感疑惑,上海大剧院起初也对这个即将引进的项目很犹豫,但客观事实很快打消了这种顾虑——昆曲、越剧都是从江浙两地衍生出去的地方剧种,各自发展的角度来看,最终在上海得到了汇合与发展。
至于语言,上海人和浙绍人之间,岂有彼此听不懂彼此的方言,上海必定存在着一批江浙戏曲的观众。最后敲定的7台剧目不仅是业内认可的精品,也早通过市场的检验,得到过浙江省内外的认可。(通讯员/薛亮 记者/潘宁)
(摘自 《杭州日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