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风华正茂的王君安突然离开越剧舞台远赴美国求学。10年后,这个观众久违的名字突然出现在了纪念尹桂芳系列演出的演员表上。当晚,王君安一亮相,便引起了观众席中的一阵骚动。
“我的名字叫王君安,‘君’是尹字加一个口,‘安’是一个女字戴了一顶小生的帽子。也许我生来注定是尹派的小生。老师呀,当我10年前离开舞台时,虽然您并没有阻拦我,但我知道您的心里是非常不舍的。10年后我重新回到这里,不知道该用什么来报答您,也许留在舞台上就是对您最好的回报。”刚刚在上海结束的纪念尹桂芳系列演出活动中,王君安用这段话作为她在演唱前对仙逝的老师的告白。而今,她出版的中英双语越剧CD,给越剧界带来一股新风。
少成名16岁演贾宝玉名噪上海
11岁那年,王君安考取了福建省芳华越剧团,由于天资出众受到表演艺术家尹桂芳的青睐,拜在其门下。1987年,由《庐山恋》的导演黄祖模执导的尹派《红楼梦》到上海演出,场场爆满。当时年仅16岁的王君安,凭借贾宝玉这一角色成了上海滩家喻户晓的明星。
王君安说:“没想到上海的观众那么疯狂。”她说的“疯狂”,是说首演那晚的36次谢幕——《红楼梦》的演出赢得了全场戏迷、戏曲专家长达23分钟的掌声,“观众迟迟不愿离开”,王君安回忆说,当时自己年纪还小,除了紧张、高兴,就没有时间来想其他的事情了。于是,这台《红楼梦》在上海足足演出了一个月,每场都是座无虚席。
正是这次演出,令王君安这个名字一下子为全国戏迷所熟知,年仅16岁的她虽然在台上是个风度翩翩的少年公子,但在戏迷看来,台下的她则完全是个可爱的小女孩,所以很多戏迷给王君安送去了布娃娃、毛绒狗熊等礼物,以答谢她的精彩演出。
留学路为提高综合素质去美国
飞赴美国是1996年的8月,王君安清楚地记得这个日子。当时,她已经成为芳华越剧团的当家小生。在福建的多年苦练,以及在上海的几年进修,王君安一直在尹桂芳的指导下提高自己的技艺。在《红楼梦》一炮打响后,她相继担纲主演了《玉蜻蜓》等传统尹派名剧,艺术上已经逐渐成熟。正当她在艺术事业方面越来越红火之时,她却做了一个令所有的人都很吃惊的决定——去美国留学。
说起此事王君安颇有些无奈,当时遭遇的一连串的不如意,让她感觉自己在事业发展方面缺少施展的空间。为什么去美国留学呢?很早以前,王君安看到别人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就很羡慕,而11岁就进芳华学艺的她觉得自己的文化知识也应该加强,综合素质应该进一步提高。于是,正好有一个机会能去美国上学,就毫不犹豫地申请了,“我是一个行动力很强的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王君安义无反顾地踏上了飞往美国的班机。
在美国干了5年金融工作
尹桂芳一生经历坎坷无数,所以,对于王君安当初选择留学,唯有尹桂芳是支持的。有戏迷评论说:“戏曲演员的成长轨迹太单一甚至贫乏了,固然执著专注,但缺失的东西也不少。戏曲是文化的一类,没有足够的底蕴和阅历,容易卡在某种程式化理解上。”这也是尹桂芳看到的,所以她给了王君安自我发展的空间,同时还把王君安的名字一直保留在芳华越剧团的演员名单里,期待她的归来。
不过没想到一别就是10年。到了华盛顿,王君安本打算学习一些跟艺术相关的专业,但转念一想,既然已经到了一全新的地方,何不开始一段全新的生活呢?于是,她下定决心学习财经。5年的苦读,她终于完成学业,而她当年梦想的“讲一口流利的英语”也早就成为现实。
在美国,王君安只是个普普通通的中国女孩,她也从来没向别人提起过她在中国是位著名演员,只是默默地努力完成着自己的学业,拿到了学位证书之后,她又在加州干了5年金融工作。
在美国的10年里,前5年王君安就像从人间“蒸发”了,没有参加过国内的任何越剧演出;工作后,王君安才开始参加一些国内的演出,而基本上都是纪念尹桂芳的活动。
师生情恩师比奶奶还亲
王君安在美国,时常思念自己的恩师尹桂芳。在早年王君安叱咤舞台的岁月里,为了给弟子捧场,当时已近七旬的尹桂芳坐着轮椅每晚都到剧场看戏,每天到台上去陪着王君安谢幕。时隔这么多年,回忆起恩师尹桂芳,王君安依然十分怀念:“我们不是普通的师徒传艺的关系,事实上,在我心里,那段日子跟我朝夕相处的恩师甚至比我奶奶还亲。”
少年成名之后,王君安和团里另外7位尖子生一起被送到上海戏剧学院进修。每个周末,王君安都会去尹桂芳家,每次都得到尹老师给她“开小灶”:“每次演出前,老师都会让家人煲了各种各样的汤,装在保温桶里带到剧场,一散戏就让我喝了补身体。”那时,尹桂芳已经行动不大方便了,但还是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地教王君安:“《盘妻索妻》、《何文秀》都是在尹老师家学的,《梁祝》里《回十八》的台步,也是尹老师一点点地给我指点的。”
只恨没能见上最后一面
孤身离家十余载,王君安最遗憾的,莫过于来不及见上恩师的最后一面:“我到美国后,常常给老师打电话。后来她听不清了,只能让人转述。听说老师病重,我准备买机票赶回来,可那时我没有绿卡,回了国就很难再到美国继续完成学业,最终没能赶回来。”
说到恩师尹桂芳,王君安的言语中满是敬仰:“先生不仅在艺术上非常出众,更重要的是她的人品,一直令人回味,一直让人难忘。先生的恩情,我这一辈子也不会忘记!没有先生也不会有现在的我。先生虽然走了,但每次我回到上海,路过淮海西路先生住过的那幢楼,总会感到心酸……”
多次回国演出以表孝心
王君安告诉记者,这几年自己也曾回来过几次,每次回来都为了一个缘由——纪念恩师尹桂芳。3年前,尹桂芳去世3周年纪念活动,她回到芳华排了《红楼梦》;去年10月纪念“芳华”60周年,王君安再度回国。而这一次纪念尹桂芳系列活动,王君安依然没有怠慢。王君安坦言,当年恩师去世时她远在美国,连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她心里一直有一个结,“总觉得心里有一份亏欠。”
在美国的10年里,她虽然没像在戏校时那样进行系统的身段训练,但是她每天都坚持跑步,似乎时时都在为“这一天”做着准备。
在这次系列纪念演出中,王君安主演了全本《玉蜻蜓》。虽然她曾凭借这出戏获得了国家最高奖——文华表演奖,但多年没演大戏了,压力还是蛮大的,她告诉记者:“我上戏校的时候其实并不是很刻苦。这次回国参加演出毕竟10年没有唱了,压力很大,所以这段时间吃的苦相当于在戏校时吃的所有的苦,基本上连吃饭睡觉都穿着靴子,为的就是表一表对恩师尹桂芳的孝心吧。”
回越坛用英文翻译越剧真难
为了纪念恩师,王君安还特地推出了一张个人CD《越韵风流——君安怀念先生尹桂芳》,其中收录了众多尹派名段。最特别的是,有九个唱段由王君安和朋友一起翻译成了英文,她是用双语演唱的:“翻译越剧太痛苦了,往往改了词,就完全不是那个味道了,后来我们只好先写出唱段的中文大意,翻成英文大意,再修改润色,就像那些意大利歌剧引进中国一样。”
王君安坦言,此次回国只是先看看,对于今后做什么,还没有考虑清楚,“我当然希望能做一些跟越剧沾边的事情,但是具体做什么还没有确定。这段时间为准备纪念老师的演出,我感觉自己的身体有点透支,等我把身体养养,就打算大干一场了。”(记者
唐雪薇)
(摘自 《北京娱乐信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