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梁祝》从2006年9月首演至今,已在多座城市公演80余场。3月18、19日又将在东方艺术中心“名家名剧月”中上演。“在创新中继承经典”,这也是茅威涛和浙江小百花的艺术历程的写照。
茅威涛主演的新版越剧《梁祝》一个多月前刚刚结束了在国家大剧院开幕演出季的演出,3月18、19日又将在东方艺术中心“名家名剧月”中上演。新版《梁祝》从2006年9月首演至今,已在多座城市公演80余场。相比之前《寒情》的后现代、《孔乙己》的前卫开拓以及《藏书之家》的厚重,新《梁祝》更具有时尚现代的独特韵味。去年,该剧荣获了戏剧界最高奖“中国戏曲学会奖”。“在创新中继承经典”,这不仅是新版《梁祝》的艺术追求,同时也是茅威涛和浙江小百花的艺术历程的写照。
看点一:新编《梁祝》力求“新”字
“梁祝”是中国古典四大传说,《梁祝》也是百年越剧的四大经典剧目之一。在导演郭晓男的想法中,重排经典,无论是在主题表现、人物塑造,还是在舞美设计、服装佩饰等编排上,新编《梁祝》都力求一个“新”字。
故事依然保留了原来的框架,“草桥结拜”、“十八相送”、“楼台相会”、“山伯之死”等与过去版本相同,经典的唱段也被保留。梁山伯祝英台还是结拜在草桥,相知在书院,双宿双飞在化蝶之后。只是,新版中陈晓红扮演的祝英台多了些英气,而梁山伯原先“呆头鹅”的形象因为茅威涛的演绎,平添了几分潇洒。
新版《梁祝》强化了梁祝之间的爱情,把诗经中的句子“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作为主线出现反复吟诵。除此之外,新版《梁祝》还尝试加入了音乐剧的元素,背景音乐采用小提琴协奏曲。
看点二:扇子和花雨构成新“化蝶”
新《梁祝》最具创新意味的还属扇子的运用。戏曲舞台里常被用作普通道具的“扇子”,在这个新版《梁祝》里被赋予深层次的含义,预示梁祝的爱情悲剧。梁祝二人的书童都放下书担,拿起了扇子,从四人的扇舞发展到“书院”中12人的扇舞,十八相送的深情、楼台会的无奈,都赋予在这几把扇中。扇子不但成为了梁祝的定情物,也是二人传情达意互诉衷肠的“信使”。
新《梁祝》的舞美也绚烂唯美,蝴蝶成为重要意象。开幕时,舞台背景就是一只巨大的“蝴蝶”,它在舞台上时而缀满花朵,时而变换着色彩,并伴随着剧情的发展和主角的情绪变化。而最后的“化蝶”时,传统的蝴蝶形象不再出现,满台的花雨和高高悬起的两把扇子,构成了舞台上这个最浪漫悲情的瞬间。经过现代的舞台包装,新版《梁祝》因此具有了颇为时尚的“现代感”。
看点三:茅威涛在传统中突破
茅威涛是当今越剧界的领军人物,因为新版《梁祝》,她最终摘取了戏剧演员的最高荣誉“梅花大奖”。很多人认为《梁祝》是茅威涛重归传统的尝试,但在茅威涛自己看来,这个戏恰恰是自己更“走出去”的一出戏,而相比之下,之前的《藏书之家》可能更“回来”一些。
在剧中,相比越剧老艺术家范瑞娟经典的“呆头鹅”形象,茅威涛的梁山伯显然有了推陈出新的创造。虽然有些观众质疑新版梁山伯呆憨不足,又缺范派神韵,但茅威涛并不在意:“新版当然不会是经典重现,如果照搬传统,我们做得再好也不可能超越前辈,为什么不能让舞台丰富起来?”(潘妤)
(摘自 《东方早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