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有一次看戏,不禁被台上的女演员的戏装惊呆了,她身着粉色薄纱长裙,胸前悬挂珍珠缨珞,披肩缀以点点亮片,颈戴镶钻巨珠项链,一袭白色轻纱系绕胸前,飘落在地。好一个袅袅娜娜衣裙飘飘仙姿丰韵的美女啊!后来看戏时,我不仅仅看剧情听唱腔,还欣赏玩味戏服。我发现戏曲舞台上的服饰直接体现戏中人物的身份年龄性格和情趣,显示特定的民族风貌和地域特色。再研究一下中国历史生活上的服饰习惯,竟发现戏曲服饰和它一脉相承。
中国古代男女都曾着裙,即“裳”。商代时,华夏民族上衣下裳的服装习俗基本形成,后来裙从男服中淘汰形成裤。战国时,诸子百家兴起,服装也具有清新活泼的特点。汉代国力强盛纺织业发达,服装具有凝重典雅的风格。魏晋以后,胡服盛行,佛教传入之后,服饰又受印度影响。唐代经济繁荣,服饰具有华丽新颖丰富等特征。宋代受理学影响,服饰渐趋于保守含蓄严谨。元代由于蒙古族的侵入,服饰追求色彩醒目,款式多适合骑射生活习惯。清代初,满族的长袍马褂旗袍马甲风行一时,末期又出现西式裤裙礼帽领带。
戏曲舞台上的服饰是从中华民族的服饰习惯中演变发展提炼出来的。在戏曲舞台上,不同朝代和不同地位的人,服饰应各不相同,可是民间戏班的衣箱是有限的,这就逼得戏曲艺人在戏装的穿戴上制定出一套程式,观众看久了看多了,从服饰的样式色彩花纹和着法上就能了解演员所扮演角色的社会地位。生活境遇和性格品质。
依我管窥之见,戏服有如下几方面有待改进。首先,现代专业剧团在经济实力上大大超过昔日的民间戏班,服饰应更加丰富多彩,不同朝代的服饰应有所区别,切不可一概而论。其二,戏服的色彩还较鲜艳夺目,但样式变化不大,花纹图案太呆板公式化,缺乏新意。旦角服饰在一九一五年梅兰芳编排《嫦娥奔月》时已作了突破性改革,裁剪合度。样式别致。用料轻柔的戏服彻底取代了臃肿繁琐粗糙的旧戏服,极大的美化了舞台形象。但其他行当变化不大,应该进一步去繁就简力求清新,更好的贴近现代观众的欣赏习惯。其三,服装的质地可大范围地选择。除了利于舞蹈的柔软飘逸的真丝双绉和绉缎面料外,还可以大胆使用服装展示会上模特穿的所有亮丽面料,如丝织桑波缎。丽花缎。织锦缎。仿锦缎和棉绸等。这些花团锦簇的面料既不是十分昂贵,又无须大面积刺绣和高难度裁剪,还有很强的闪光性和折光性。其四,舞台上所有服装都要美饰。我发现戏中的主要人物都穿着光鲜,有的人物穿着却暗淡无光。照理说,戏台上的每个角色都有可看性,应该都装饰化。越剧《孔乙己》中那夸张的补丁创造出的“杂色衣”就起了很好的艺术效果。最后,戏服应该是一门艺术,是抽象和具象。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写实和写意相结合的产物。它不仅是服装设计师的事,也是所有艺术家们的事。
戏服是戏曲的一种艺术表现领域,对于美化戏曲舞台刻画人物形象起着十分重要作用。它是一座丰富的有待挖掘的宝库。愿有识之士更多地研究它探讨它,以更好地光大戏曲弘扬国粹。
本贴由伊豆于2002年10月06日22:52:23在乐趣园〖中国京剧论坛〗发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