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小喜欢越剧,如今更甚。谈不上是真戏迷,仅是喜欢看,特别喜欢进剧院去领略戏曲的魅力。
越剧轻柔婉转,宛若流水,滋润心田,于嘈杂的世界中,给予人几分宁静。昆曲、沪剧、黄梅戏、锡剧、婺剧等我也都会去看,但最喜越剧,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兴许是个人性格原因,那么多行当,我尤爱小生。是因为小生帅,似乎不全是。最吸引我的还是小生的干脆、利落,唱腔和水袖毫不拖泥带水,干干净净地上来,利利索索得唱,再干干脆脆地下去。
真正走进越剧,是从看到王君安开始,称得上豆蔻年华初识君,正是十二三岁的好年华。闲暇无事,电视乱按乱按,荧屏里闪过一个画面,只觉得好像很好看,就倒回去,一看便停住了,只觉小生好帅,声音超好听,记得很深,正是唱越剧《盘妻》那部戏,露真那段左右,小生穿的是蓝色的衣服,站着的。后来便留意了饰演梁玉书的人的名字,原来她叫王君安。不久就上网查她简介,那是我第一次知道越剧是有流派的。因君安而真正了解越剧,开始听尹派,尹派几乎只听白马的。至今未曾看到现场,今年上海增演的七月十五六号的玉蜻蜓和柳永被我忘了,但我不后悔,因为那几天我在做自己必须去做的事。或许白马是远观的,或许时候未到,小伙伴们说此生君安的一定要看一次的,我也赞同,毕竟真正看越剧是从这位开始的。
直到12年,无意间看到《警世情缘》,剧中的刘文龙,相府公子,白衣一袭,微风拂发梢,无论念白还是唱,抑或是表情、形体,都博得我频频相顾。那时我才发现原来还有一个廖琪瑛。后来查了百度才知她是陆派小生,浙江越剧团的。对于浙越,在知道廖老师(习惯性称呼)之前我从来没听闻过,可能是我孤陋寡闻吧,家里的碟片几乎都是浙百、绍百的。兴许是有缘,12年她就来台州演出,我有幸看到了现场。演的是《珍珠塔》。虽然现在长居杭州,看戏机会多一些,但《珍珠塔》只看过那一回,其次浙理工讲座听她当面示范教唱唱过一小段,总对此剧有种别样情愫。陆派的骨子老戏,陆派传人演绎,自是爱不释手,以及廖老师本人。人如戏,戏如人,这几字如她的写照一般。她曾说陆派很干脆,不拖泥带水,如珠落玉盘。她本人也是如此,干干脆脆的,真性情,不掺假,着实惹人喜爱。
在“遇上”这两个之前,我也看过很多越剧的视频以及民营的现场,台州这边就是民营多,气氛比较浓。
小时候六七岁还是多少时,很喜欢吴凤花的陈琳。现在想起来,可能因为那角色正义,儿时都喜欢“好人”,《拷寇》那段特别触目惊心,觉得陈琳跟寇珠好可怜,刘娘娘跟那个宦官好坏,就想上去揍。老了的陈琳也帅,训得人酣畅淋漓。
《五女拜寿》电影版,妈妈与外婆反复放,我也反复看,可能大部分人看到的会是三姑爷乃至翠云小龙,可偏偏当时我看上的却是四五两个姑爷,不知道为什么,就觉得这两兄弟好看,也好听。“昨晚风雨客来投”那一段曾听了无数遍,四姑爷真好听,也有兄长的样子。当然两位演员的名字是后来才知道的。
张小君的《吕布与貂蝉》中那一小段,绕梁很久,就得知相父与貂蝉共枕眠时的一段唱,名称忘了。一直觉得张小君身上有一种英气,微博上与她聊天感觉人很豪爽、很开朗。最近的月华如水,第一次接触到本人,单单看着就感觉很棒,与想象中的一样。我只唤过一声“张老师”,她便对我笑。她那个“助理”坐我旁边,倒是和我聊了很多。
江瑶、颜佳、方雪雯、何赛飞主演的《红丝错》,整部剧都喜欢,相较于榴月的大家闺秀,我更喜欢榴花的天真烂漫,敢说敢爱。颜佳跟江瑶的那段书房会超级有爱,尤其唱到“月自销魂花自醉”那句时,江瑶那眼神好迷人,多帅啊,又有点肥肥的脸,超可爱的。
孙静、朱蔺主演的《柳毅传书》曾看过现场。孙静的水袖很棒,超美,竺派独家,柳毅正气凛然,朱蔺细看好美。孙静人也很好,很热情,去南京也多亏她和她戏迷们照顾。
室友曾问我是不是喜欢戏曲才喜欢才子佳人,我记得我当时的回答是“因为喜欢才子佳人才喜欢戏曲”,事后想想似乎也不对,是喜欢才子佳人才更喜欢戏曲,这样才对。
越剧公认的是擅演才子佳人,实际上也是如此。才子佳人,组成了一个个美丽的爱情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柳梦梅与杜丽娘,司马相如与卓文君,梁玉书与谢云霞,申贵生与王志贞等等,俱都是这样的戏码。才子何处求,佳人哪里访?何来那么多美好?
一度很喜欢夏赛丽和何赛飞演的《司马相如与卓文君》这剧,现在依然喜欢。试想在那个朝代,感于一曲《凤求凰》“中夜相从知者谁”私奔而去,之后的生活哪有戏中演绎的那么美好?带着几分好奇,将一本厚厚的卓文君传拜读完,因为一向喜欢诗词,这才女传岂能错过,这本书读起来也不“强迫”。读完,才知这流传至今的典型才子佳人的故事也并没那么浪漫,也有光彩,也有落魄至极被人讥笑,也是平常人,过的是平常人的生活。司马相如是才子没错,《子虚赋》《上林赋》辞章华美,深得帝王喜爱,尤其是前者,可他还是个口吃,这一点或许会令人对这才子的印象分大打折扣。其实不过是告诉人一个道理,人没有十全十美,生活也是。
作为一名年轻人,却独独喜欢戏曲这门传统艺术,时常会有同学问我怎么喜欢戏,更是经常会听到同龄人说“戏都是老人看的,我爷爷奶奶很喜欢”,不错,戏曲大部分观众是老年人,尤其是下乡演出。每次我陪外婆去看戏,都会有人问我“你看得懂吗”,包括我如今在杭州等地的大剧院看戏,也经常会有老人这样问我。我都只是笑笑。
身边也确实不缺人,下铺说过让我出去玩带着她,除了看戏,只要我说一声,她就会立马陪我去,吃饭有一群吃货在。但独独看戏少伴,学校越剧社的小伙伴们,大都不愿意去花钱看现场,有热爱看的有些已在实习或者其他,没空出来,积极性不高,一年以来社团成员们看戏也就一两次。除了牡丹亭首演和戏曲音乐会我拐了个学姐一起以外,其余大都是我一人去一人半夜打的回的。当然有时也有朋友师长照顾,有种特别温暖的感觉,很感谢!
在这个年华看越剧,是一条带着几分寂寞的路,伴随着同龄人的不解和诧异,但我也得到许多戏迷朋友,有些虽未曾谋面,但也有数年之交的,称得上至交的。也接触到许多越剧演员,受益匪浅。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