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很美的人,一直美到现在”。

这是一位朋友对汤丽芳的印象。

汤丽芳是在舞台上和舞台下都很美的人——舞台上是俊美的“男人”,小生扮相之倜傥俊秀备受赞誉;舞台下是柔美的女人,既优雅又神采飞扬,举手间时时“透露”出舞台的细节。

在她家采访时,我瞥见客厅的几案上放着美国巨星阿尔·帕西诺的《疤面煞星》碟片,和《张爱玲文集》。汤丽芳说,这是随丈夫所好,她本人对好莱坞影片和张爱玲的小说并没有特别的喜爱。

据说她的丈夫也是她的“粉丝”,常有手捧鲜花等她谢幕之浪漫。现在是她随丈夫所好,一起看碟片,拍照片,享受生活时光。

这样悠闲的生活时光,汤丽芳才刚刚开始享受。在2005年从温州越剧团退休之前,汤丽芳有着长达45年的“戏痴”一般的舞台生涯。自14岁入行,她究竟演了多少场戏?压根无法统计。她醉心于表演,只知道不停的演出,去“复活”一个个历史人物,全身心的投入,把戏曲的美和舞台的悲喜展现给观众。她这代的演员,经历了越剧的风靡、被禁、复兴、冲击,她们与时代命运相连的起伏跌宕的人生体验,比舞台上的一幕幕故事,更加意味深长。

“我想不通为什么会演一辈子。”汤丽芳说,“我的兴趣其实很窄,演戏就是唯一的爱好,我是个‘傻子’,只会专注于演戏。”

上世纪80年代,汤丽芳主演的《孟丽君》连演3个月,天天爆满,这出戏也自然是她的代表作。而让她登上演艺生涯巅峰的,是影响甚广的大戏《荆钗记》,她所塑造的温州状元王十朋成为越剧史上的经典小生形象。1998年10月30日,《荆钗记》晋京,在北京政协礼堂连演两天,反响热烈。1999年8月,《荆钗记》参加第六届中国戏剧节,荣获了“曹禺戏剧奖优秀剧目奖”和编剧、导演、作曲、舞美、演员表演等项的全部优秀奖,戏剧节简报以“几近完美的《荆钗记》”为题,刊发了专家的评论。《中国艺术报》则在戏剧节闭幕的专版文章中,称越剧《荆钗记》已达到戏剧艺术的高度的综合美。2000年的第九届文华奖,《荆钗记》获得新剧目奖,汤丽芳则荣获表演奖。

《荆钗记》的一红再红,得益于对传统题材二度创作的极大成功。编剧张思聪,导演杨小青,都是重量级的名家;和汤丽芳搭戏的是优秀演员贾小萍、郑曼丽;作曲、舞美设计、灯光设计、伴唱都是一流的高手,堪称“豪华阵容”!第六届中国戏剧节评论委员会如此评价汤丽芳的表演:饰王十朋的演员嗓音高亢、亮丽,同时又很会控制自己的演唱,善用轻音,如泣如诉,如吟如唱,声情并茂。

当汤丽芳确定要扮演王十朋之际,已经52岁了!“演砸了咋办?”——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沉重的思想负担居然让“戏痴”连台词都背不进去。于是,汤丽芳找丈夫、儿子、女儿一起看剧本,开“家庭研讨会”,协助自己“找感觉”。虽然吃透了剧本,但是排演场上,意念中的那种感觉仍不附体,非常沉闷。于是汤丽芳开始设想:书生王十朋放到现在会是那类人呢?她琢磨、入戏、痴迷……比如“送别”这一出,王十朋赶考,相当于现在的出国深造吧,内心是向往的、兴奋的,但是离别了妻子又依依不舍……汤丽芳开始抓住感觉的“线头”,一点点的延续:王十朋对爱情的忠贞,以及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品质……有趣的是,汤丽芳还找到了王十朋的“生活原型”编剧张思聪——“张思聪儒雅的书卷气和状元王十朋的气质应该差不多吧”汤丽芳如今回想起来,仍然觉得很有意思。她的舞台经验是:艺术来源于生活,舞台表演一定要在生活中找到“依据”。不管扮演什么角色,在现实中找到接近的形象,对塑造人物会有很大的帮助。

俊秀儒雅、气度非凡的汤丽芳版的王十朋获得一片叫好。她也格外感谢导演杨小青:“如果不是杨导,汤丽芳不可能有文华奖。杨导的精益求精,雕琢了我。”

汤丽芳演了45年,几乎红了45年。奇怪的是她居然是一个看见媒体会“逃”的人,很怕接受采访。有次北京的媒体要求采访推不掉,她于是要求先定题,然后找张思聪帮忙写好稿子背下来,第二天面对采访她开始“背台词”。

从来不懂得如何宣传自己,“只会专注于演戏”的舞台丽人汤丽芳,心中永恒不变的信条是:认真演戏!“观众是来看你演戏的,你不认真就对不起他们,所以我要把自己演好。在舞台上认真,是我的职责,哪怕生病,也要撑下去。在舞台上不能开玩笑,这是艺德。”

2005年10月,“汤丽芳舞台艺术展演”在东南剧场上演,汤丽芳以《珍珠塔》《是我错》两部力作向喜爱她的观众告别,戏迷云集,掌声如潮。(朱闻武)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