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连日绵绵秋雨后的天,终于露出了灿烂的阳光。
宁波,北仑。嵊州市群艺越剧团正在准备下午和晚上的演出。在宁波,该剧团已经连演了50多天。明天他们就要在团长石国荣的带领下,赶回家乡参加第九届嵊州·中国越剧领带节的演出。在家乡停留两天后,他们又将赶回宁波,接下去的几个月,他们都将辗转宁波、温州、台州一带,一场场的演出一直排到了春节。对我市民营剧团而言,下半年黄金时间的演出正徐徐拉开帷幕。今年45岁的石国荣,是我市民营剧团经营者中的一个佼佼者。1988年,当时只有20多岁的他盘下了一个倒闭的剧团,当起了民营剧团老板。刚起步时,整个剧团只有十几人,到农村里去演演路头戏,唱各种堂会,比如生日戏、压岁戏、寿元戏等等。刚开始时,大家按劳分配,采取工分制,再后来,为了稳定演员队伍,又推出包月制,相当于一个月签一回约。转眼20年过去,如今的石国荣嗓门梆梆响。他说自己的剧团完全能与专业剧团媲美,里面的管理制度完全跟专业剧团一样。“我们现在演的全是大戏,排戏时都要请二级以上导演来排,基本上,一个新戏一星期就排好了。现在我们剧团共有四五十个大戏,连演20天,一天两戏,绝不重复。” 与群艺越剧团一样,我市一些出身“草根”的民营越剧团活跃在各地城乡,鲜活了城乡舞台,并成为我市的一大特色产业。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目前有民营剧团120个,从业人员4300余人,全年演出36000场左右,年收入5800万元,产业建设成果还被国家文化部和省文化厅作为典型推广。我市民营剧团的组建多数采用个人投资方式,基本上是通过演出纪经人(一般为剧团团长)采用“自愿组团、自主经营、自备服装、自带伙食、自定分配”的办法进行组织,完全依靠自己在演出市场中出效益。按演出时间长短可分为常年性、季节性和临时性剧团。其中年演出时间在8个月以上的称为常年性剧团,这样的剧团在我市大约有五六十个,群艺越剧团就是其中一个。
我市有人口70多万,平均下来,也就是说每六千多人就拥有一个民营剧团,这恐怕是全国最高的一个比例。这些剧团的演出大多在外地,像候鸟一样常年在外演出也就成了我市民营剧团的一个特点。灵活的组团方式和运作机制,使民营剧团的投资者和演员们都十分清楚自己的市场定位,并自觉确立了“演出才能出效益”的市场观念,从而具有较强的占领市场的主动性、开拓性和吃苦精神。群艺越剧团去年共演出650场,年收入180万元。市越剧艺术中心一团,在温州乐清市连续演出12年,每年平均演出600场,有时一天要演出3场。民营剧团的演出地域之广,演出场次之多,是其他专业剧团所不能相比的。为丰富演出内容,剧团在演出手法上坚持路头戏与剧本戏并举,几乎每个民营剧团都具有一个台基能演上百场不同剧目的能力,而“一个演员顶数角,一条马鞭当万马” 的灵活表演方式,也成了嵊州民营剧团旺盛的生命力所在。正如市越剧艺术中心一团团长陈正钦所说: “我们的剧团,就是一辆真正的‘越剧大巴士’。”哪里有请,一个电话,连夜赶到,搭戏台,垒火灶,第二天戏就能上演。“哪里有舞台就去哪里。” 由于民营剧团的市场定位在广大农村,田头、山区、海岛他们都去,广场、村庄、船上、庙宇处处都是舞台。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市的民营剧团在不断地适应着市场,市场也以越来越红火的前景回报了民营剧团。在我市,也有更多的人加入到民营剧团的队伍中,并形成了明显的产业集聚现象。崇仁镇石门村是一个只有700多人口的山村,全村却有近200人靠越剧演出为生,全村最多可组成7个民营剧团,年演出收入在150万元以上,民营剧团正成为越来越多农民奔向美好生活的“大舞台”。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