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25日晚,华灯竞放的文化广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当省文化厅厅长杨建新高声宣布“浙江省第十届戏剧节民营剧团大赛正式开幕”时,掌声响起,标志着浙江民营剧团正式登上了专业剧团竞赛的舞台。而把我市作为戏剧节举办地之一,也是省政府对我市文化工作特别是民营剧团产业化建设的肯定。

而在此之前,也就是2006年5月中旬,市越剧艺术中心一团作为全市民营剧团群体中的佼佼者,在上海逸夫舞台向戏迷们展示了自己的实力。90年前,一帮腿上泥巴还没抹干净的嵊县民间艺人,大着胆子闯到上海,“的笃班”在大上海演变成全国第二大剧种越剧。90年后,又逢越剧百年华诞,嵊州的“草台班子”再次挺进上海滩,尽管只是一次探路之举,却迈出了我市民营剧团历史性的一步。

我市民营剧团产业在经历20年的发展过程中,从区社剧团发展到今天,从自发组织到演出经纪人,经营市场从本地农村走向外地,已初步形成了越乡文化的特色产业,显示出了广阔的市场前景。

与此同时,以我市民营剧团产业为中心,与此相关的演员培训业、演出中介业、戏剧服装业、道具制作业等,正在逐步形成产业链。如黄泽镇渔溪村全村就有戏剧服装加工厂8家,年销售额超过1000多万元,从业人员已达250多人。

“嵊州是越剧的发源地,这是一张金名片,全国各地的越剧戏迷都喜欢看来自越剧故乡原汁原味的演出。”市群艺越剧团团长石国荣说,“这是一笔无形资产,我们要尽心尽力去珍惜和维护。”我市有100多个民营剧团,对越剧之乡来说,这是一种品牌,也是一种实力,但团体越多竞争越激烈,对于每一个民营剧团来说,则是一种压力。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每个团队必须努力打造自己的特色,有了自己的特色就有了强大的竞争力,就有了民营剧团在市场大潮中立脚的根基。

石国荣是从1988年开始组团创业的,当初靠3000元钱起家,演职人员也只有10多个人。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觉得,剧团要生存发展,关键是要提高演出质量。为此,群艺越剧团一方面狠抓硬件设施建设,投资30多万元购置了电脑幻灯、进口高级音响、灯光、无线话筒,添置了软硬布景,更新服装道具等舞台设施,另一方面,不断增强演员阵容,从专业团体聘请主角演员,新招收素质较好的年轻演员等,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提高演员的演艺水平。特别是积极鼓励演员参加艺术职称评审,切实做好聘任工作,有力地促进了演员表演艺术水平的提高。 几年下来,不仅使剧团与观众建立了良好的供需关系,而且保证了剧团一直处于兴旺发展的态势。同时,也进一步拓展了演出市场,提升了剧团品位,使剧团无论从规模还是水平都进入我市民营剧团的前列。

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给更多的民营剧团带来了演出市场。但现在老百姓不仅要看戏,更要看好戏,看大戏。因此,民营剧团只有不断提高演职员的艺术素质,丰富演出内容,改进舞台设施,提高演出质量,才能满足观众需求,拓展演出市场,树立剧团信誉,这也是民营剧团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出路所在。

当然,民营剧团要一路走好,还需要各方面的大力扶持。对此,业内人士建议说,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市场监管,消除无证经营的剧团,净化市场环境;同时能充分发挥民营剧团行业组织的作用,面对演出市场的萎缩、演员工资的上涨,民营剧团要加强行业自律。

11月8日,由绿城集团董事长宋卫平捐资1亿港币建设的嵊州越剧艺术学校(院)奠基仪式在我市举行。到2010年,这所国内一流的集越剧教育、研究、交流与展示于一体的艺术学校将正式竣工,成为培养越剧艺术人才的又一摇篮。我们相信,在各方的努力下,越剧事业将迎来一个又一个春天,而我市的民营剧团也将越走越远。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