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历史剧《陆游与唐琬》最终入围2002-2003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是件非常值得高兴的事,我与“陆游”共同走过了14个春夏秋冬,经历了许多人生沧桑,也想了好多问题。
演员与角色。提到《陆游与唐琬》,最想谈的是我个人对陆游这个舞台形象一种很独特的感受。这种感受源自于14年前塑造的“陆游”,比如服装、唱腔、音乐等等相对比较完美,它从综合元素的角度上使得这个形象在当时就企及了一个高度。
20来年的创作经验告诉我,这个角色肯定符合观众审美情趣。20多年前只是出于下意识而非常喜欢这个角色。
但通过重塑陆游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越剧女小生这个对社会的评判是通过浪漫和美好以及愉悦呈现给观众的,而不是将其残忍地撕碎加以表现。
团长与剧目。上面那个话题是从我演员的角度去看《陆游与唐琬》,站在团长的立场,我不会那么计较角色对个人创作欲望的满足与否,我觉得通过重排《陆游与唐琬》,“小百花”找到了剧团的某种特定功能,功能定位了,才有自己的市场,就有了这个剧种、这个剧团固定的欣赏群体。《陆游与唐琬》是个悲剧,但它身段优美,唱腔婉约,服装飘逸,音乐清丽,舞美简洁。这些是它的特点,也是它的局限,局限其实就是独特风格,也就是独特价值。所以我相信,舞台剧还能成为今天人的一种生活内容的话,正是舞台剧的某种“局限”所造成的。精心创排《陆游与唐琬》是剧团的选择,选择意味着放弃一些东西,如果不放弃,可能就意味着失去了本质魅力。
加工修改《陆游与唐琬》入围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的过程对我这个既是当家人又是演员的人而言,意义是多侧面的。作为一部具体作品,《陆游与唐琬》非常尊重一般观众的审美口味,这也就在最大限度内赢得了市场。从8月3日在杭州公演到10月底,演了13场,收入已经达到98万元,在这一点上,这部作品对剧团而言可以说是做到了极致。
有了极致,再往后走,压力会更大,但我希望这种压力能够转化为动力,能为剧团今后的发展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平台。
剧种与精品。这个话题其实是前面两个话题的延伸,它不可能单独成立,也算是我这篇文章的结束语。
国家拿出两个亿,打造50台精品,能够进入这一范畴就是主流文化对一个剧种的认同,特别是地方戏曲剧种,它没有京剧的优势,也没有昆曲的优势。越剧没有这种优势,其他地方戏曲剧种我觉得也没有,那么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就是政府创造的一个机会。
首届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优秀剧目的评选是打破各种界线去审评的,不是越剧和越剧比,京剧和京剧比,我认为这对剧种的发展肯定具有积极意义,因为只有在一个更加开阔的平台上,每个剧种、剧团才能看到自己的强项和弱项,才能寻找到更高的起点,假如永远在一条小胡同里绕来绕去,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在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的大舞台上,我们必须拿出魄力来,真正认识到“国家”“艺术”“精品”这些概念在当代的意义。

(摘自 《中国文化报》,2003年12月4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