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时,她唱红苏浙闽多地;退休后,她把票友送上戏台
宋松花(左四)和他的弟子们
兰溪慈善总会越剧班《五女拜寿》剧照“看了你们兰溪慈善总会越剧班的演出,演员很投入,戏迷很激动,盛况感人。万万没想到,这个演出团队的平均年龄竟为62岁。实在了不起!”这是前不久,杭州的一个同行给记者发来的微信。当时,兰溪慈善总会越剧班在杭州胜利剧院进行专场演出,献上《梁山伯与祝英台》《五女拜寿》两台大戏,剧场内座无虚席,剧场外还有一群戏迷守候。演员谢幕时,观众掌声久久不息,戏迷排着队想和演员合影、请她们吃饭,临别时依依不舍、热泪盈眶……一个业余越剧班的演出,收到了专业剧团的礼遇,第一次登上外地戏台的冯金花眼眶红了:“50年前,宋老师在台上,我在台下,那场景和现在多像啊。年轻的时候,只知道听戏、迷戏,哪里想过有一天自己也能唱戏,还是在这么大的舞台上,获得这么多观众的掌声。这都得感谢宋老师,圆了我曾经想都不敢想的梦。”难舍梨园:退而不休,开班教戏冯金花口中的宋老师,名叫宋松花。在上世纪60年代的兰溪越剧团,她是当家小生,基本功扎实,参演了一批高质量的作品,拥有一批铁杆戏迷。直到现在带团到无锡、福建等地,还有戏迷组团追随她。“我小时候就迷宋老师,是她的忠实粉丝,没钱买票进场,守在门口看她一眼都好。”冯金花说,班里不少人都是宋老师几十年的粉丝。1968年兰溪越剧团整改,宋松花离开了剧团。上世纪70年代末,各地剧团复兴,前来邀请她“出山”的人不在少数,她曾去了建德、湖州两个越剧团。后来,兰溪市工人文化宫需要越剧老师,宋松花又回到了这里,一边开班教学,一边从事群众文化工作。当时她在越剧班里带了50名学员,经过专业训练,成立了兰溪市工人越剧团。当时的学员唐雪梅、许金花、吴芹等人现在已是她的教学助手,与她亦师亦友,亲如一家。退休后,宋松花原本可以跟家人一起定居嘉兴,帮女儿带带年幼的外孙。但是,她依然离不开舞台,多次去江苏、福建等地演出,收获了一众戏迷。其间,只要有机会、有时间,她登台时都不忘带上兰溪的弟子。2004年,兰溪市慈善总会老年宫开宫,为老年人组织各种培训和活动。很多中老年越剧迷又想起了宋松花。宋松花再度“出山”,当起了老年宫的越剧班老师。与30年前不同的是,现在她的学员大多是老年人,对越剧的喜爱程度高,基础却比较弱。虽然是业余培训班,老年宫里却设有小剧场,小舞台,化妆间,服装室,基本具备了排练条件。粉丝们慕名而来,宋松花的越剧班一招就是近百人。有的粉丝连字都不识,宋松花从唱词咬字、剧本讲解开始零基础教学,一干就是13年。德艺双馨:粉丝弟子同行都服她宋松花有两个本事:年轻的时候唱戏,唱功身段让人服气;退休后带团,台前幕后各方面处理让人服气。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场大戏,至少两个半小时。台上的演员,都是宋松花一手带出来的。幕后从排戏到舞美、灯光、乐队,宋松花也是亲力亲为。各司其职的专业剧团尚且需要严阵以待,她一个人掌控全局,不仅能做到有条不紊,还能让各个岗位上的人叹服。王海凤这次赴杭参演了《五女拜寿》,13年前,她连唱词都一字不识,说话唱戏都带着浓重的兰溪方言。她跟着宋老师学戏,却没想到宋老师的要求是专业级别的。她既想学,又怕学不好。“宋老师的耐心超乎我的想象,一句唱词,她能反反复复地教上十几遍,一句分成两句教,再不会,就分成四句。她就像复读机一样,常常唱得我们都笑起来。”“宋老师很严格,也很会鼓励人。”诸葛爱芳这次与王海凤一起登台,她后来把演出视频发上朋友圈,惊呆了“小伙伴”。从小一起玩大的朋友给她留言:“没想到不爱说话的你竟然会唱戏!”诸葛爱芳说,其实她上台之前,就连学戏都很紧张,刚开始学戏,“唱得那个难听,连我自己都听不下去”。“宋老师一直鼓励我,各种小细节她都要反复示范。”虽然得到兰溪市慈善总会老年宫的大力支持,越剧班还是经费有限。宋松花揽下了大量的幕后工作。赴杭演出的舞美师、灯光师、乐师都是初次合作,宋松花一边安排他们彩排、调整、磨合,一边给演员们磨戏、减压。一趟合作下来,这些演职人员不仅认可了宋松花,对她在戏曲舞台方方面面的把控能力和专业水平也点头称赞。人心齐,好办事,带越剧班更是如此。老年宫越剧班每年开办两期,学员最多时有193人。13年下来,大家不仅没大矛盾,还亲如一家。宋松花是怎么做到的?“因为她德艺双馨。我至今都记得刚跟她学戏时,她对我说,干活和做人一样,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好。”唐雪梅说,“我那时17岁,宋老师待我像女儿一样,既严厉又慈爱。她教会了我唱戏,也教会我做人,连我的家人都很敬重她。”即便亲如母女,但在分配角色时,宋老师也从不偏袒,谁适合就谁上。不过,这也让她在班里更能服众了。重情义,淡金钱,是大家追随宋老师的另一个原因。虽然教学没有报酬,但宋松花从不收学员的礼物和酬劳。她总是说退休工人存点钱不容易,收了她不安心。龚琳君退休之后参加了不少老年活动班,她说像宋松花这样不收学生钱物的老师很难得。“她不仅不收我们的东西,外出演出时,戏迷送来的礼物,她还分给我们。”教学时,宋老师的严厉是出了名的。下了课,她的幽默又让大家喜欢亲近。谁身体不好了,谁住院了,宋老师只要知道,不仅自己要去看,还要让大家去关心。“带不带东西去是次要的,要让人家感受到我们这个集体的情意。”采访时,她的几个徒弟都说,她们的丈夫对宋老师都很尊敬的,有的还自称是她的女婿。一个心愿:让越剧在兰溪后继有人宋松花是个全能型戏曲人才,不少同行为她惋惜,认为她可以拥有更好的平台。虽然带的是业余越剧班,但宋松花是有“野心”的。越剧班成立三周年开始,她就着手排起了大戏,把一个个零基础的学生送上舞台,用一个个角色去打磨她们。10周年时,她竟一个人既当编剧又当导演,排出10台大戏,产量不亚于一些专业剧团导演。每台戏分成两个组,一套戏服、一个戏台,两组演员。学生们不管学艺如何,都领到了角色,过足了戏瘾。另一方面,经过这样的锻炼,一批学生成长了起来,在日后的正式演出中能当重任了。在这10台大戏展演的时候,宋松花的一名故友来访。他是兰溪人,也是浙江越剧团的编剧,看了演出后,他给出了肯定:“不像业余的,再苦练一下,完全可以来杭州公演。”宋松花更有信心了。3年之后,她果真带团赴杭公演了。年近八旬,本该过着含饴弄孙、颐养天年的日子,宋松花却一年到头和亲人团聚不了几天。“对我来说,名利已经不算什么,就想实实在在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再加上对戏曲的热爱,割舍不了那份深沉的梨园情。我和这些学员既是师生又是家人,她们舍不得我,我也舍不得她们。”宋松花说,她一直为兰溪越剧团的解散而惋惜,现在兰溪的专业越剧演员不多了,她又这么大年纪了,她希望能多培养一些在兰溪传播越剧的人。“只要她们不嫌我差,我就把我会的东西都教给她们。我都这个岁数了,以后就要靠她们来教了。我有一个心愿,希望越剧在兰溪后继有人。”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