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空中剧院播王君安的《玉蜻蜓》,几天前就惦着这场演出了,晚上7点多猛然想起来,赶紧去看电视,正在访谈,一会就开始了,结果因为家里人太多,她们聊天的声音太响,虽然一直在调高音量,还是听不清楚,尤其是君安的声音,根本听不到,坚持了快半个小时,只记得君安脸上一直有很多汗,额头和发际的汗珠都清晰可见,看得人好心疼,担心她会撑不住。发现被这样干扰着根本看不下去,于是回房间上网,但是央视网的直播很卡,一气之下又关了直播,等着明天看空中剧院放出的清晰视频。
《玉蜻蜓》的故事说简单也简单,说曲折也曲折,之前也看过几段,应该说,从故事的角度来看,《玉蜻蜓》的格调还是很高的,这种书生与尼姑的故事,稍微一个不注意,那就跟《醒世恒言》里的《赫大卿遗恨鸳鸯绦》差不多了。而《玉蜻蜓》的唱词和情节,都颇有可观之处。无论是之前看过的“前游庵.后游庵”,还是“劝三母”,都需要演员出色的做派和嗓子,以及饱满的感情。如果说,做派和嗓子,都是可以练出来的,那么饱满的感情,就完全靠演员自己调整自己积累,从今晚看得的前半小时来说,君安的状态并不好,因为连着三天在长安大戏院演大戏,太累,又感冒了,不仅不能够好整以暇去发挥,连正常的状态都需要提着一股劲来维持,所以每当镜头拉近,看到她苍白脸上的油彩和滚滚的汗珠,一阵心酸涌上来,太辛苦了。尽管状态不好,君安还是努力表现那些情绪,或欢欣或恼怒,或被逼无奈只得低头,如果忘记她一直不停往下流的汗水,或许我能更入戏。
跟很多京剧昆曲越剧样样精通的达人相比,我对越剧还真是知之甚少,但是哪怕是外行看热闹,我也会注意到很多细节,比如之前看《盘妻索妻》时,君安工整的执扇姿势,侧坐45度的身法,对不同节奏的唱段的精准演绎,或许越剧的美我体会的还很少,但这些已经足以让我喜欢上君安。之前不了解越剧时,最怕在电视上看到豪放派的越剧女小生,所谓豪放,就是把宝玉演成顽劣粗犷的野孩子,明明身材臃肿容颜憔悴,还要扮天真烂漫,太可怕了,见了君安,才知道越剧女小生的美在哪里。除了君安之外,我还喜欢吴凤花,喜欢她眉宇间的英气和整个人透出的爽朗气质。君安的美,不能用中性美三个字来概括。当中性化泛滥,任何不能用女性化来概括的,大家都喜欢用中性美来解释。就像有戏迷说得那样,君安的自身条件极为优越,要扮相有扮相,要嗓子有嗓子,要身段有身段,要光彩有光彩,更多的在于她的规矩,尹先生亲自打的底子,又自昆曲吸收很多,舞台上非常讲究,各个角度都规矩而富有美感,表演很是内敛,懂得收,脚下有数,这在今天的越剧演员中仍然属于凤毛麟角。
以前曾经遗憾过,君安离开了十年才回来,从20几岁到30几岁,这十年,该是一个戏剧工作者生命中特别重要的十年吧,君安生活在我们不在场的世界里,虽然回来了,可是长久的缺席,对戏迷来说,是何等的遗憾。当然,我们也明白,若没有在美国学习工作生活的十年,君安也就不会是现在的君安了。从此以后,惟愿不要再错过,惟愿我能见证你更多的时光历练。(能不忆江南 鸣谢百度贴吧的原图作者)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