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衣巷地处繁华的秦淮河畔,也许你知道一河之隔的夫子庙里有“秦淮八绝”,秦淮河上的“商女不知亡国恨”,但鲜为人知的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与山水诗鼻祖谢灵运都是从这里走出来的。11月30日,晚7:30, 南京市越剧团大型诗韵越剧《乌衣巷》在南京人民大会堂上演,同时也标志着为期一个月的第十八届南京文化艺术节落下帷幕。

最年轻的白玉兰奖得主一人分饰两角

艺术节闭幕剧目越剧《乌衣巷》是一部全面回归戏曲本体的新编越剧,细腻呈现了文人品质,立体描写了古都风情。剧中人物均由南京市越剧团青年演员出演,王徽之与王献之兄弟二人由最年轻的白玉兰奖得主、毕派毕春芳关门弟子国家二级演员李晓旭饰演。

“一人分饰两角”、“一剧分展两腔”是该剧的一大特色。李晓旭一人分饰徽之、献之两兄弟,一个狂放不羁,浪漫多情;一个温润如玉、矢志不渝。为了区分兄弟二人,更好地表现他们迥异的性格,在唱腔流派上运用了南越的品牌流派“竺派”和李晓旭的师承流派“毕派”,通过两个流派的不同特色,将这两兄弟的性格更加生动形象地体现出来。

引用《世说新语》典故,凸显魏晋名士风流

新编越剧《乌衣巷》取材于南朝刘宋王朝的宗室刘义庆所作的中国古代志人笔记《世说新语》,也化用了其中一些经典典故。南京市越剧团团长杨庆锦介绍,最经典的是剧中第四场“雪夜访郗”的情节,“他冒着风雪去找非常想见的女子,最后走到门口,突然感觉不合适,他的这种做法是让人理解也是非常浪漫的。”剧中多次出现的一群扫地人身着乌衣乌帽,让人立刻联想到乌衣巷口,再加上开头结尾采用刘禹锡的诗句“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处处体现着“魏晋风流”率真任诞、清俊通脱的风度。杨庆锦告诉记者,六朝文化在整个南京的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所体现的独特的自由随性,一直影响到今天的文人。

秦淮风情贯穿全剧,用越剧讲好南京故事

大型诗韵越剧《乌衣巷》是越剧团对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一次大胆探索。与普通越剧不同的是,演员的唱词更注重文化历史底蕴,不像以往的唱词那样平铺直叙,在导演手法上也更注重画面感。将传统的越剧声腔、戏曲写意化演剧方式与全新的舞台表演样式结合,带领大家重回千百年前秦淮河畔的乌衣巷,透过乌衣巷内王氏兄弟的为人处世、真情真率,以小窥大,让观众体味“魏晋风流”的独特魅力。

从开场的舞台设计就不难看出,剧中处处体现着南京秦淮元素。杨庆锦告诉记者,《乌衣巷》近20场的演出下来,观众反响十分热烈,在参加第四届中国越剧节的时候,获得浙江观众和专家们的一致好评。“当时在创作这个剧目的时候,我们希望回归戏剧本质,用仅次于京剧的全国第二大剧种——越剧讲好南京故事,这是我们创作的初衷。”

本届艺术节以“唱响改革情 舞动新时代”为主题,组织舞台演出14台,群文活动22项,文博书画展18个,电影展映100场,共举办55项精彩的文化活动,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据统计,本届艺术节约有40 余万人参与和观看各类文化活动,真正体现了“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这一办节宗旨,为南京市民送上了一份丰盛的文化大餐。(实习生/凌雅娴 记者/张可)

(摘自 《扬子晚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