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越剧 > 越剧知识 > 正文

越剧之最

最早的表演形式:坐唱,而且由两个艺人歌唱。后来,人逐渐增多,发展为"小歌班",采取了戏剧形式。 最早使用的乐器:一副尺板和三跳板,敲起来发出"的笃"之声,所以越剧开始也叫"的笃班"。 越剧伴奏中最早采用锣鼓、板胡的:1916年"梅朵阿顺班"。这是魏梅朵、马阿顺进入上海前在杭州进行的试验。虽当时见效甚微,未获成功,但为以后的乐器配置提供了基础。 最早在上海登台的男班:袁生木、金荣水戏班,他们在十六铺"新舞台",演出了《碧玉带》,由袁生木饰王宝,袁六弟饰陆林山,袁文山饰陆文英,俞柏松饰陆青莲,张春生饰梁文,朱朱老饰包夫人,谢大炮饰包公。 越剧最早采取演乐分开的戏班:1919年底、1920年初的"梅朵阿顺班"。他们改变了小歌班以前刚下场的演员既要帮腔又要充当伴奏的忙乱局面,并改变了人声帮腔的原始形式。 越剧伴奏最早采用二胡、钢腿琴、三弦甚至唢呐的:"梅朵阿顺班"。这是魏梅朵、马阿顺等初次(1918年)进入上海失败后的新尝试。 越剧最早从"小歌班"、"的笃班"发展为"绍兴文戏":在1921年前后。这一阶段是由王永春、白玉梅、相小泉、刘金玉、魏梅朵、马阿顺、刘天红、马潮水、张云标等对剧目内容、艺术形式、音乐唱腔作了较有效的改革为标志的。 最早组织女班的班主:浙江嵊县人王金水。1923年,他请金荣水为教戏师傅。最早参加这第一个女子科班学艺的有沈兴妹、施银花、屠杏花、赵瑞花等。独立演出后,又有了"小姑班"之称。 最早打出"文武女班"牌子的戏班:1923年的施银花(旦)、屠杏花(生)、赵瑞花(旦)、沈兴妹(旦)等,后又改称"绍兴女子文戏"。 最早参加男女合演的女演员:1931年的屠杏花、张秀贞、小白玉梅、梅月楼等。当时合演的原因一是演员缺乏,二是生活所逼。开始,女演员大多是男班演员自己的女儿,如小白玉梅(原名朱巧凤)就是白玉梅(原名朱洵浦)的女儿。 最早将"绍兴女子文戏"改称"女子越剧"的人:浙江余姚人蔡萸英。1938年"越剧"这个名称是由他首先在报纸上正式使用的,第一次刊登在专评戏剧的小报《戏剧世界》上。 最早宣传"绍兴女子文戏"、"女子越剧"的小报:《戏剧世界》、(高寒梅、邱人憨、张剑花、章秀珊等为编辑)、《戏报》(刘慕耘为经理)、《戏世界》、《梨园世界》(应展鹏主编)等。 最早的一张越剧演员专刊:1938年的《竺素娥专刊》,是由汤笔花(汤福源)编辑的。 最早的越剧演员专集:1939年2月19日出版的蔡萸英、樊篱(樊迪民)、魏绍昌、汤笔花以及郑子褒等编辑的《姚水娟专集》。 最早的越剧期刊:1939年的《越讴》(共四期,一至四期封面照先后为毛佩卿、袁雪芬、姚水娟、徐玉兰),由蔡萸英、魏绍昌、樊篱、汤笔花等主编。 最早的一张专门评论越剧的日报:《绍兴戏报》(横八开,每日一期)。这是由蔡萸英、魏绍昌、汤笔花、舒梦飞等编辑的。编辑部设在舒梦飞家里。 最早的越剧报纸:《越剧报》(茹伯勋、沈廷凯主编,三日刊)、《每周越剧》、《越剧新闻》等小报等。 最早设立"编排剧本"之职(即编剧制):"越吟舞台"(1938年夏)。第一批编剧有樊篱(原名樊迪民,属越吟舞台)、闻钟(原名关键,属高升舞台)、陶贤(属天星剧团)等。 最早演"肉子戏"的(即有剧本的戏):"越吟舞台"(1938年下半年)。第一出戏是姚水娟主演的《花木兰》。 最早向外国人宣传中国越剧的报纸:英文《大陆报》(1938年9月1日)。该报刊登了姚水娟主演的《花木兰》剧照,并对该剧作了介绍,把花木兰比喻为西方的贞德。 最早上电台播音的越剧演员:马樟花、傅全香、袁雪芬等(1939年7月1日起)。 最早使用灯光效果的剧团:袁雪芬所在剧团。1943年2月,在大来剧场演出《雨夜惊梦》。 最早创造"尺调腔"的演员:袁雪芬(与琴师周宝才合作)(1943年11月)。 最早创造"弦下腔"的演员:范瑞娟(与琴师周宝才配合)(1944年底)。 最早将具有深刻社会意义题材的鲁迅名著《祝福》搬上越剧舞台的剧团:"雪声剧团",1946年4月由袁雪芬、范瑞娟、吴小楼、张桂凤主演,南薇导演。 最早将话剧《雷雨》搬上越剧舞台的:"第一舞台"。由屠杏花饰大少爷,余彩琴饰四凤,支兰芳饰四凤妈,施银花饰繁漪。 最早接近党的越剧演员:袁雪芬。这是从1946年4月首演《祥林嫂》成功后开始的。 最早遵循周恩来同志嘱咐,由党在上海文艺界的领导人于伶和戏剧界前辈田汉派遣进入越剧界的地下党员:刘厚生、钱英郁等。 最早代表越剧界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演员:1949年的袁雪芬(戏曲界共四名代表:梅兰芳、周信芳、程砚秋、袁雪芬)。 最早出国访问的的越剧演员:袁雪芬。1949年,她参加了世界和平大会。 最早被拍成彩色戏曲片的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1953年)。由袁雪芬、范瑞娟主演。这也是我国第一部彩色戏曲片。 最早出国获金质奖的越剧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1953年),由袁雪芬扮演祝英台,范瑞娟扮演梁山伯。 最早在全国戏曲会演中获荣誉奖的越剧演员:袁雪芬(1952年);获一等奖的越剧演员是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 最早在华东地区戏曲会演中获一等奖的越剧演员:姚水娟、尹桂芳、竺水招、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王文娟、戚雅仙(1954年)。 最早获奖的越剧男女合演剧目:《庵堂认母》(1954年),由姚水娟扮演王志贞,男演员何贤芬扮演徐元宰。 最早以越剧团体名义出国的剧团:上海越剧院,1955年,由院长袁雪芬率领,赴苏联、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演出。在东德柏林演出《梁山伯与祝英台》时,范瑞娟和傅全香谢幕达二十八次,创历史最高纪录。 最早被拍成宽银幕彩色戏曲片的越剧:由袁雪芬、金采风主演的《祥林嫂》(1979年)。这也是我国第一部宽银幕彩色戏曲片。

本文《越剧之最》地址:https://www.xiquwenhua.com/yueju/zhishi/11.html

上一篇:白玉梅与小白玉梅 下一篇:全面发展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