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啲,啲啲啲,喳——,啲啲,撑——”
昨晚,由广州市粤剧粤曲学会主办的首届“《粤韵展芳华》艺术交流会”在广州文化公园中心台鸣锣开场。参加首场演出的有广东省曲艺家协会会员、著名平喉唱家钟葵珍;广东省曲艺家协会会员、著名平、子、大喉唱家吕锦兰;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第十九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著名粤剧花旦、继承“芳艳芬腔”新秀曾慧;澳门著名闺秀唱家杜瑞华;香港粤曲业余唱家黄明;粤曲著名唱家、研究家陈丽英以及顺德艳阳天当家文武生潘国荣等。我应邀观看了这台演出。
在凉风习习的清爽夜晚里,我欣赏了各位名家的粤剧风采。演出虽没粉扮浓妆戏服,缺少华丽的舞台布景,但在一板一眼的二胡掌板唱腔表演中,它表达了广东百姓平实的心声,吟唱出大众无欲无求的平淡心态。我想,在这个令人烦躁的年代里,在这个座无虚席的露天剧场中,找个时间静心坐下,聆听“哀哀怨怨”娓娓动听的古朴曲艺,这份感觉别有一番滋味。我以为,烦躁之人是听不进粤曲的,没有好的心情就没有好的欣赏,急功近利者是没有闲心慢慢地欣赏这慢拍子的民间艺术的,只有闲者,只有平民草民们才会赏识到这美妙的艺术,才会静心品味其中精彩韵味,从中感悟那悠久的人生百态。
广州文化公园中心台,上世纪曾是我国华南地区著名的群众性文艺舞台。三十八年前曾是我经常出没演出的舞台,它印有我青春的足迹,在那个火红的年代里,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成了大舞台的主流团队,尽管节目全富于革命性,但渴求娱乐的人民大众却看得津津有味。三十八年过去,社会在演变,人们在转变,当年被批判的“才子佳人、帝王将相”戏剧如今回复了艳丽的光彩,回到了百姓中间。粤剧,正是那些走过风雨人生的百姓们喜爱的剧目,我看粤剧没有衰老,它正深深扎根在大众之中。
三十八年前,我曾在台上被万人观赏舞姿,三十八年后,我在台下欣赏名家风采,啊!社会即这般的轮流旋转。人,可以是演员,但常常更是那台下的观众。人们可以从每个角度去看你,甚至挑剔你,你也同样可以从不同角度去看他,评论他。哪有不可一世的?哪有一成不变的?哪有永远当主角的?今天,你会是无名小卒,明天,你也许是大将。记得著名漫画家廖冰兄说过:小将莫自卑,老将莫自负!
我从小生长在广州西关角,八和会馆与我家相隔甚近。著名粤剧艺人红线女、罗家宝、林小群等就曾居住那里。我爸爸曾是粤剧戏迷,平安大戏院,乐善大戏院是我小时候跟随父亲常去的地方。我的三姑丈小觉天(陈国华)就是时下著名胜寿年戏班有名的粤剧老生,还有一亲戚也是名演员何非凡的弟子,因为自小拜其从艺,故被起名为小非凡,曾是广东开平粤剧团小生,我仍记得他演的粤剧《柳毅传书》。邻居梁青是时下佛山粤剧团有名的青年花旦,还记得她在演出粤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饰演那白骨精演变的美女。我高中同学邓浩雄曾是七十年代初广州粤剧团有名青年文舞生,我常喜欢看他舞台上演绎的现代剧、古装剧的各种角色表演,其中在现代粤剧《家》中他扮演热血四弟。粤剧陪伴我度过青少年的时代。
粤剧,可谓模拟的人生,演员们需要对剧本对角色的深刻领会,需要对剧情内容的理解并在演出中的感情投入,需要对观众反应的细心理会,只有深刻理解每一角色,才能演好每一角色,演员的一举一动,每个细节都要求十分严谨,故有云:做戏必先学会做人。假戏可以当真演。因此,当好一个演员真的不易。
粤剧,曾深深感染着我,伴随我的艺术成长。(梦游天地)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