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少梅,著名粤曲平喉唱家。国家一级演员,广东省曲协名誉主席,星腔传人,有不少家喻户晓的名曲传世。从艺61年至今退而未休,还随广东曲协深入城乡了解曲艺发展情况,耐心培养接班人,教授徒弟及学生有数十人。其中叶幼琪、梁玉嵘等已获牡丹奖及跨世纪之星称号。她在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中,为广东曲艺事业的传承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1956—1981年任广州荔湾区政协委员,1981—1986年任广州市政协委员,1986—1997年任广东省政协委员。
黄少梅,国家一级演员,著名星腔艺术家。曾任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广东省曲艺家协会第五届主席、广东音乐曲团分队长、艺委会委员,广州市第五届政协委员。现为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曲艺家协会第六届名誉主席。
主要经历
黄少梅早在40年代十三岁时,就拜星腔第二代传人、星腔泰斗李少芳为师。次年即在广州茶座演出,踏上从事曲艺生涯的第一步。随后,又跟随李少芳到香港,先后在“高升”、“先施”等多间大茶座,演唱粤曲。1949年广州解放,即回到广州,继续在歌坛献艺。1950年,在澳门深造音乐和粤曲艺术,通过名师传艺指点,和自己长期不断的登台实践,以及刻苦的深造,为攀上“星腔”艺术的高峰,打下坚实的基础。
1956年,参加广州市第一次专业曲艺汇演,她演唱的《子建会洛神》,获得一等奖。1958年,在广东民间音乐曲艺团工作。同年八月,赴北京参加第一届全国曲艺汇演。1963年,参加广州市第一届羊城音乐花会,她演唱的《花木兰巡营》获一等奖。在“文革”十年浩劫期间,她被下放“五七”干校,1972年重返广东音乐曲艺团。
1980年,她所演唱的《歌手春秋》,获得广州市专业曲艺汇演独唱一等奖。1982年至1983年,她所演唱的《风雨梧桐》、《荔镜缘》、《行花街》分别获得广州市专业曲艺汇演独唱一等奖和太平洋影音公司云雀奖。1982年至1986年间,曾先后多次赴香港、澳门演出,她所演唱的“星腔”,受到港澳各界人士的高度赞扬。1986年,她演唱的《瀛台恨》,获广州市专业唱腔改革优秀奖。在全国曲艺表演唱中,她演唱的《乡恋》获一等奖;同年举行“黄少梅星腔独唱会”,荣获第二届鲁迅文艺奖,曲艺奖。1987年代表广东曲艺界赴北京参加中国首届艺术节演出,同年并赴美国、加拿大演出。1993年又赴美国作商业性的演出。
任职情况
1956年即被选为广州市荔湾区政协常委。1958年当选为全国曲协委员。1981年,由于其星腔艺术的成就,被《中国戏曲曲艺辞典》登载,列为全国曲艺知名演员。1981年至1988年,当选为广州市第五、六届政协委员,1985年至1986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广州市文化局先进工作者,1986年又被评为省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受到广东省政府的记功奖励。1987年被评为国家一级演员。由1988年1月至1997先后当选为广东省第六届政协委员、民盟广州市委员、广东省第七届政协委员、广东省艺术专业人员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曲协主席、中国曲协理事。1996年光荣赴北京参加中国曲协第四次代表大会。1956年曾代表广东曲艺界接待前苏联领导人伏罗希洛夫及中央领导人贺龙、彭真和省长陶铸等。1958年,在参加第一届全国曲艺汇演期间,在北京怀仁堂受到周恩来总理、朱德及中央文化领导的接见。1996年赴北京出席全国文代会,受到江泽民总书记的接见。同年底,番禺炎黄文化研究会成立被选为理事。
个人作品
由于她的粤曲演唱成就和星腔艺术的造诣,被公认为“星腔”第三代传人。
1956年至1987年,黄少梅先后在中国唱片社广州分社、太平洋影音公司、白天鹅影音公司、新时代影音公司、佛山出版社、香港红A公司、百利唱片公司等灌制唱片、卡带等数十余款,风行国内外。1985年举办个人从艺40周年的“星腔演唱会”,为广州市儿童活动中心筹集资金。通过唱片、卡带的传播,黄少梅的星腔艺术,扬声艺海,享誉国际。
艺术生涯
最早的女权崛起
如今广州的茶楼,推着盛放干蒸、烧卖、凤爪、叉烧包的小车,萝卜糕、马蹄糕摆开,吃得人声鼎沸,却是只剩下吃,喝着杯子里琥珀色的茶,眼睛和耳朵却是闲着的。可惜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盛况不再了。二三十年代的广州,让人产生联想的是西关青色的骑楼,旗袍大行其道,珠江上商船如织,还有宝华路、珠玑路、十八甫、带河路、西堤等等一带的茶楼,以及茶楼上的乐声曼妙。林燕玉、卓可卿开创茶楼开眼女伶演唱之风,因此后来才有源妙生、小明星、李少芳、张惠芳、张琼仙、熊飞影、袁影荷、张月儿等响当当的名字进入人们的视野。
黄少梅有了女伶的茶楼便带上几分传奇色彩。茶楼大厅向门处设歌坛,上置一几两椅,左首大佬官坐,右首次位配角坐。坛上装五彩电灯,女伶盛服浓妆,光彩照人,歌坛下右方为伴奏乐队。一边喝茶吃点心,一边听曲,一边还看女伶的眼波流转,消费美食又消费美色,想想就知道为何“喝茶”一事在广州有如此市场。在社交场合谋生的女人必定有她曲折动人的传奇故事,女伶们是风光的,尤其若是她貌美,必受到众星捧月般待遇,那时大部分女人还本本分分呆在家中相夫教子,她们是最早崛起凭一技之长自己养活自己的女人,当然换个角度说也是源于她们的身世凄凉,因为无依无靠,方需靠自己在欢场打拼,卖艺人的地位是低的,卖艺还要卖笑,养父母、师傅、伴奏乐队、作曲师、包家、工会,还有恶霸无赖,各方势力都来欺压她们。太多女伶因为不堪忍受欺凌,或自尽或病死,小明星的吐血而亡是女伶们悲剧人生的一个典型。然而女伶是拒绝在开席饮宴时演唱的,因为她们的工作是唱而不是陪。
为维护自己的权益,她们甚至不惮强权,联合起来自救,张琼仙、黄佩英、熊飞影就曾组织“女子歌伶互助社”,反对政府“女子歌伶不法行为取缔税”的迫害。我欣赏她们的节气,没有被严酷生存环境逼倒的女伶,她们反而比受了启蒙要反叛家庭束缚的女大学生们更早觉醒。
戏里戏外
黄少梅,生于1931年农历10月15日,祖籍广东番禺,1945年拜“星腔”第二代传人李少芳为师,后从师曲艺名家梁以忠、王者师、梁巨洵等人。国家一级演员。经典曲目有《子建会洛神》、《王十朋祭江》、《花木兰巡营》、《瀛台恨》等。获奖无数,被公认为“星腔”第三代传人。
《子建会洛神》之后,黄少梅唱的“星腔”大受欢迎,她开始不断接到邀请,马不停蹄到各地演出。上世纪50年代后期,她一年演出400多场,有时一天得连演三场,没有休息时间,第二天接着演,根本就是分身乏术。一次在广西南宁,她发烧41.5摄氏度,已经十分难受,可台下观众都伸长脖子在等,台下掌声一浪接一浪,她不愿意辜负听众,就硬撑着上台。
因此梅姐说她最怕生病,特别是感冒,因为感冒会导致失声,然而声带长期被过度使用,她已习惯了忍受声带水肿、小结、发炎等病变的痛苦。然而声带越是劳累,就越没有时间休息,因为有演不完的演出等着她。她成了医院咽喉科的常客。
只要在台上,她就不允许自己有失水准的表现。她的声带不堪忍受折磨,曾试过站在台上,曲子一唱完声带立即罢工,竟再吐不出一个字,台下掌声雷动,她一次又一次出来谢幕,听众希望她再唱一小段,可她当时实在有心无力,只好一再鞠躬,对听众的支持表示感激。
获奖情况
1956年凭《子建会洛神》获广州市文化一等奖;1958年赴北京参加曲艺首届艺术节;1963年《花木兰从军》获第一届羊城音乐花会一等奖;1987年代表广东曲艺赴京参加首届艺术节;1981年载入《中国戏曲曲艺词典》,成为知名演员;1985年在广州平安戏院举办三场个人演唱会;1986年获省人民政府给予记功奖励,1986年粤曲《乡恋》获全国表演一等奖;1986及1999年获第二届、第四届鲁迅文学奖;1986年专业唱腔改革特等奖;1996年任省曲协第五届主席;1999年获文化局专业技术人员突出贡献奖;2005年获中国曲艺终身成就奖;2001年获中国曲协颁发的从艺50年积极贡献奖。2015年12月7日,获第二届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