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炳坤在《梧州日报》发表的那篇《青少年队演出<双结缘>》,像一阵清风,吹开了我深沉的记忆大门,使我想起了五十多年前剧团的黄金时代。那时群芳竞秀,众星争辉。事业兴旺,关键在人。剧团通过办班办校,由前辈老艺人言传身教,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粤剧新秀。如潘楚华、陈小珠、何淑玲、利飞、李小玲、谭雅仪、张祖基、李汉铭、李文广、张福伟、林炳坤、欧阳绍、罗国梁、黎庆焕等等,真是“一时多少豪杰”!因为人才济济,剧团又分为一团、二团、三队,分别到广西、广东各地演出,所演节目丰富,多彩多姿,深受群众欢迎。由于成绩卓著,1960年剧团被评为全国文教卫生新闻战线的红旗单位,团长黎侠峰赴京出席了表彰大会。
剧团培养出来的新秀多为德艺双馨者,不但艺术水平高,思想政治、道德品质也好,我们从前文作者林炳坤身上就可见一斑。1960年十月的一天晚上,大家演出后正在后台聊天,林炳坤突然听到隔壁小孩凄厉的哭声,便和李汉铭、李木荣前往探视。此时小女孩正在抽搐,浑身发抖,孩子妈惊慌不知所措。林炳坤便把她抱起往医院跑,经医生及时抢救,挽救了她的生活,孩子妈无限感激。后来《梧州日报》发了一篇文章《深夜救病孩》,赞扬了这件事。不久,林炳坤下班路过东中路,发现一孕妇跌倒在华安旅店附近,无人理会,便和师兄弟们找一板车送医院急救。由于孕妇出血过多,需要输血。刚好林炳坤的血型和她一样,便马上抽了300毫升,但还未够。他即返回剧团向领导汇报,领导立刻召集几个人到医院献血,方保住了母子二人的生命。日后《梧州日报》为此事发了一篇《共产主义风格又一曲》的文章,共青团市委还号召全市青年向他们学习。
经过近三十年辛勤耕耘,这株“南国红豆”已经根深叶茂。1979年剧团挥师“东征”,所到之处,狂飙骤起。《女驸马》旋风横扫南粤大地,震撼港澳,蜚声海外。一时好评如潮,万众争看,剧场越演越大,最后移师有3000座位的露天剧场和有5000座位的广州中山纪念堂连演14场,场场爆满。到港澳演出也是如此。香港和内地几家影音公司把《女驸马》制成音像带和唱片,后又制成光碟,在国内外发行。海外多家华文报纸也撰文为《女驸马》喝彩。饰演女驸马的潘楚华,因此而成为一颗光芒四射的新星。
如今,剧团回落到了低潮。对此,我把希望寄托于年轻的新一代。但愿剧团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十年。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