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摆在我面前的,是广州粤剧团的新编粤剧《花月影》的节目单。我久久地凝视着其中的一段话,心情很不平静:“对粤剧爱恨交织的人士们该欣喜了,你们将看见在没有丢弃粤剧传统的同时我们对粤剧所做的最为有益的探索。”“请所有钟爱、关心和支持粤剧艺术和岭南文化的人们,走进剧场,共同欣赏这部具有现代意义的作品。”
是的,我们已经走进了剧场,欣喜地看到了《花月影》对粤剧所做的宝贵探索。我还想说,这出戏重新拾起了四十年代前后“薛马争雄”时代粤剧锐意创新、改革图强的精神,在当今粤剧改革举步唯艰的历程上,写下了华彩的一笔。
或许很多人会认为我这样说言重了。也许。因为她并不完美。但是,我同样想说,改革创新不等于完美,改革创新恰恰很难完美。而且,完美,总是由无数的不完美造就的。
《花月影》对粤剧来说,绝对是个新东西。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无论是站起来还是倒下去,都可歌可泣。我不仅赞美她目前所取得的成就,我更赞美她锐意进取、改革图新的精神和勇气。粤剧,太需要这样的精神和勇气了。请相信我的赞美是真诚的。
二、我的赞美,来自我曾经有过的对粤剧保守落后的批判。
我曾经批判粤剧的非艺术性繁荣拖了粤剧改革图新的后退,让粤剧躺在安乐窝里睡大觉;我曾经批判我们太爱粤剧,爱得怎么看觉得她怎么美,不允许别人说她的任何不是;我曾经批判我们总是拿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怎么比怎么觉得自己最可爱;我曾经批判我们丢掉了粤剧改革进取的伟大传统,保守落后,谨小慎微……
我曾经企盼粤剧能够打破幻想,正视现实,热诚地向各兄弟剧种学习,大力提升自己的艺术水平和艺术品位。我曾经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兄弟剧种没有粤剧这么容易的生存环境,但穷则变,变则通;粤剧有自己的安乐窝,是粤剧的福气,也是粤剧的危机;粤剧欲“福”而思进,便需要更多的胆识、气魄和勇气……
我知道,对我的批判,有人点头,也有人摇头。我全都理解。点头摇头,都是因为深爱。但我相信,粤剧终究是要前进的,深爱她的人,终究要为她的前进努力。我盼望有人用实际行动,来推翻我的批判。
今天,这样的人,这样的戏,正向我们走来。所以,我赞美,衷心地赞美。
三、我的赞美,来自《花月影》全新的创作理念和唯美的舞台呈现。
她敢于打破粤剧舞台因循守旧的现状,期待做一部美仑美奂的作品,追求艺术的纯粹性;她敢于让粤剧的主题走向纯精神层面和审美的极致,美化和诗化粤剧,以此提升粤剧舞台的演出形式和文化品位,吸引更多年轻的和文化层次较高的人群。为此,创作者付出了不懈的努力,创造了当前粤剧的众多“第一”:
第一次按照都市人的审美情趣打造具有现代意义的粤剧;
第一次创造了粤剧的全国名家大联合,编、导、演,音乐、舞美、灯光、服装、舞蹈、形体,一丝不苟;
第一次将交响乐、现代舞、剑术与粤剧融合,利用话剧、影视和兄弟剧种的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为我所用;
第一次在专演话剧、舞剧的黄花岗剧院演出粤剧,并把最高票价卖到了280元的“天价”;
第一次很主动地请来大学生观看粤剧并发表评论;
……
这一切,内容是新鲜的,形式却很熟悉:二、三十年代的粤剧,为了与无孔不入的西方电影抗衡,曾经无所不用其极;我们的老前辈,薛觉先和马师曾,曾经借用一切可以借用的东西,大胆突破,锐意革新,创造了粤剧的一代辉煌。
今天的《花月影》,也许算不了什么;今天的粤剧,也无须追求再造辉煌。但是久违了,这种敢于突破自我、大胆改革创新的精神和勇气。
今天的《花月影》,也许还不太成熟。但是有了第一,就有第二、第三;有了“花月影”,就有“树月影”、“草月影”。
粤剧界已经闹腾起来了,我们有理由期待。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