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经历几百年的沉淀,饱含了岭南文化与风物。2009年,粤剧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一代又一代的粤剧艺术大师薪火相传,到如今涌现出了不少像倪惠英这样的锐意创新的粤剧艺术家。她从艺47年,演出5000多场,用自身的艺术坚守与革故鼎新的创新精神,为华丽的传统注入新鲜的生命力,用现代之光,照亮传统发扬光大的路途。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倾听粤剧表演艺术家倪惠英的音乐故事。
大嗓门的“文艺青年”,时代的幸运儿——梅花奖得主倪惠英
1956年,当一个女婴以极其嘹亮的大嗓门宣布自己的降生,她就是倪惠英。当时医院的护士也笑称“将来是个唱戏的好苗子”,就连她的父亲也没有想到,14年后的女儿会以一曲嘹亮的《红色娘子军》而一鸣惊人。
命运便是如此。当幼年的倪惠英随着父亲来到广州,日日在文化公园里听戏听得如痴如醉,在学校的文艺演出中也崭露头角,这些都为她日后的粤剧生涯铺好了路。从小性格执拗的她,即使后来面对家庭的反对、父母的劝说,但她早已坚定了学粤剧的决心。
她自己都记不知受过多少次的伤,但在练习唱、念、做、打,四大功夫时都不能懈怠。“练到腰椎劳损,韧带撕裂,脚肿得像一个大鸭蛋,全部不在话下,咬咬牙继续坚持”。多年后倪惠英这样回忆。正是那段艰苦而又枯燥的练功岁月,为日后的每一次登台,打下了坚实的基本功。
14岁时,她与粤剧大家陈笑风合作的现代粤剧《红色娘子军》一亮相便赢得万千喝彩。在那个粤剧鼎盛的年代,只要自身功夫到家,观众的认可便蜂拥而至。倪惠英笑言自己是“时代的幸运儿”,赶上了粤剧的黄金时代。粤剧《杨门女将》在中山纪念堂连演30场,场场爆满,观众要连夜排队才能买到票。倪惠英饰演剧中的“穆桂英”,她给自己的家人买票,也只能买到楼西4的座位。
艺海无涯,恩师红线女至情难忘
成名后的倪惠英,演艺的路子一下子更为宽广,各种演出机会纷至沓来。而她自己也陷入了思考:如何让自己的唱功、表演更上一级台阶?恩师红线女的出现,则让她迎来了人生当中至关重要的转折。倪惠英表示,正是“在红老师的引领下,我的艺术进入了一个飞跃的阶段”。
1981年,已经是一代大师的粤剧艺术家红线女调到广州市粤剧团工作,与倪惠英合作之后对她大为赞赏,二人的缘分由此开始。倪惠英至今清晰地记得,红线女到剧团后给她排的第一个戏,是《柜中缘》,当时她非常不理解,自己是一个正印花旦,为什么要去排一个“小旦”的戏。红线女劝解她:“一个演员一定要广博,排不同行当的戏,对你今后塑造角色一定有帮助。”果然多年以后倪惠英排演《宋王告状》,演一个十几岁的村姑,就用到了小旦灵活的身段、技巧。
“剧中的每一句唱腔,真的精雕细琢,一段戏,可以跟你磨三到五天。一个动作,可能做30-50次,做到让她满意为止。在戏剧中,还大胆借鉴电影蒙太奇手法进行创作。“谈及《白蛇传》的排练,倪惠英深情地回忆道。正是恩师红线女永不满足的精气神,才有了如此之高的艺术造诣。从艺20周年,恩师的题字:“艺海无涯”,浓缩了两代粤剧表演艺术家之间最高默契的艺术相知。
艺海无涯。正是这四个字,让倪惠英在1992年以一曲《剑归来》荣获中国唱片社第二届金唱片奖,成为粤剧界获此殊荣的第一人。不久之后的1997年,又获得中国戏剧节第十四届"梅花奖"和"优秀表演主角奖"。至此,倪惠英的演艺生涯到达了让无数人仰望的一座巅峰。
挑战?传承!华丽经典中的现代之光
粤剧从七八十年代的鼎盛时期一路走来,倪惠英的感触颇深。她见证了粤剧从黄金时代到一度被认为是“夕阳艺术”的变迁,但她一直没有放弃,直到2000年的时候,“到了一个在我的艺术生涯里,很迷惘、彷徨的时期。我问自己,我一直在坚守,还是没有吸引到年轻观众?既然我们的戏曲那么好,为什么粤剧越来越边缘化?”倪惠英在想,通过研究、对比、反思和创新,她又从越剧《西厢记》到徽剧《徽州女人》寻找答案,她几乎日夜都在苦苦思索着。
终于,2001年,一曲《花月影》,一石激起千层浪。这部糅合了交响乐、现代音乐元素、武术等表现形式的粤剧电影,被专家们一直评为“社会转型期的代表作”。深究这部剧的成功,正如倪惠英自己分析的那样:“传统艺术在继承的时候也要有扬弃,如果人们在茶余饭后都不愿提起,那肯定是死水一潭。我自己最满意的是为粤剧开辟了一批新的观众群。所以说,只要你走进去,一定能把你征服。”直到今天,她还常听到有年轻观众对她说:“当年就是看了你的《花月影》,让我爱上了戏剧。”
从艺术形式的创新到传统文化的传承,倪惠英一刻也没有停歇。为支持民营剧团,她四处奔走;为推动戏剧进校园,她坚持多年;为普及传统文化,她把戏剧身段与体育结合创作“粤韵操”……倪惠英说:“我们应该有这样一种自觉和自信,我们中国戏剧艺术在当今世界各种艺术中是极具魅力的。我们正处于现代时尚文化和传统艺术碰撞的历史阶段,坚守传统文化必须要让更多的年轻人认识它。让更多的年轻人爱上粤剧,是我最大的满足”。
每一段丰满的岁月背后,都铭记着那个时代特有的传统印记。当粤剧面对多元化的文化扑面而来,如何让传统经典在全新的形势下焕发出勃勃生机,是每一个粤剧人,都应思考的严肃问题。
传统的演变是一个漫长的进程,因为人的存在而变得跌宕起伏。倪惠英用47年的艺术坚守,创造了粤剧的新生。从14岁那年穿上红舞鞋,就没有离开过这个舞台,她将自己的大半辈子献给了钟爱一生的粤剧艺术,从不后悔。
本稿件转载自网易,仅作传递资讯之用,本网站不对转载稿件负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