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数十名粤港两地的粤剧文化工作者和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工作人员齐集罗村红星影剧院联星影城,共同探讨儿童粤剧的创作和粤剧市场的保育发展。佛、穗、港、深四地共同交流了儿童粤剧发展的经验和做法,并在罗村中心幼儿园成立少儿粤剧实验基地。

粤港两地探讨儿童粤剧

当天,南海区文化馆、禅城区文化馆和香港“查笃撑”儿童粤剧协会,分别介绍了各自的经验和做法,并就如何发展儿童粤剧帮助培育粤剧市场等问题进行交流。

“香港的儿童粤剧主要以玩乐的形式进行编排,而南海的儿童粤剧则是以艺术教育和校园德育为重。两者有所不同,但相同之处便是都尽量以轻松的表演剧本进行表演。”听完香港“查笃撑”儿童粤剧协会的经验介绍后,南海区文化馆副馆长郑艳芬表示,这次交流研讨会,她发现了很多可以向香港借鉴的地方。让她最感触的是:在香港,学校如果想办这种儿童粤剧班是可以向政府申请经费的,有专门的粤剧发展基金;而南海要做这项工作,基本的费用都来自学校,压力相对大些。

据了解,为了本次的交流,香港“查笃撑”儿童粤剧协会一班儿童演员分别在罗村影剧院和红星影剧院联星影城进行一连四天的交流演出,有兴趣的市民可免费到场观看。

当天下午,少儿粤剧实验基地在罗村揭牌成立,该基地设立在罗村中小幼儿园。粤剧大老倌何笃忠更表示期待10年后在这个基地能够出现粤剧大老倌、名伶。

“要发展、传承、培育粤剧市场,必须从娃娃抓起。”基地所在幼儿园园长何婉彬向记者透露,基地成立后园方计划先请粤剧专家和学者对园内老师进行培训,再选择适合的剧种向全园推广,再办兴趣班,让有兴趣的幼儿可以专心发展。看完当天香港儿童剧团表演后,何婉彬表示多元化的题材令她大受启发,“我们计划融合罗村本地特色,例如孝德文二十四孝故事,放进幼儿喜欢的生活场景,激发幼儿对粤剧的兴趣。”

目前,南海已经有五所小学将戏曲引进校园,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佛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专家梁国澄坦言,现在佛山主要以抓典型和抓精英的培养方式,来加深儿童对粤剧的认识。显然这种传承模式对于粤剧的传承有所局限,受众面也窄。如何吸收经验改善当前的困境?“关键是要转变思维,弄清楚我们是要培养大老倌还是培养观众?香港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反思、借鉴。”

今天,专家团将继续在罗村进行研讨儿童粤剧。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